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本觉的体性开展出来,有四种殊胜的功能,简单的说有两种:一个是虚空,一个是净镜,也就是说本觉有空如来藏跟不空如来藏。从空的角度,讲出一个譬喻就是虚空,这个虚空前面也说过了。法藏大师解释虚空是用二义:第一个周遍义,就是本觉能够周遍十法界,在十法界的众生当中都具足了本觉,叫做虚空;第二个虚空是无差别义,就是法界一相。这个本觉它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出生死而不染,证涅槃而非净,它没有增减的差别,就是空如来藏;其次,它不空,就像一个镜子有能生义,能够显现种种自利、利他的功德:就是一个是空如来藏,一个是不空如来藏,从这两个角度来了解本觉的体性。

云何为四?一者、如实空镜;二者、因熏习镜;三者、法出离镜;四者、缘熏习镜。

有四种,这四种我们先看第一个。

一者、如实空镜。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现,非觉照义故。

本觉的体性,第一个是如实空。什么叫空呢?就是远离一切心境界相,无法可现。虽然这个本觉有时候是被不觉所蒙蔽,它会显现种种的天、人、饿鬼、畜生的杂染境界;但是从本觉的体性当中,它是远离一切的境界之相。说虚空,你用墨汁去泼虚空,你也不能染污虚空;你用白色的油漆去泼虚空,虚空也是一个如的境界:它是远离一切黑白的境界相。所以简单的说它是非觉照义故。

非觉照义蕅益大师解释说:它不是凡夫的妄念能够分别出来的。就是说我们凡夫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他一天到晚打妄想,他能够发明很多很多的东西,他能够想出各式各样的资具出来;但是我们凡夫的历史经过百千万劫以后,没有人能够想到本觉的内涵,不可能,因为它是非觉照义故,它不是你向外追求而能够觉照得到的。

天台《小止观》里面讲到对治魔事,就是你在修行的时候有魔障应该怎么办呢?智者大师他教授两个方法:第一个有相行,就是归依三宝,念佛、念法、念僧,你或者念佛、或者诵经、或者依止大众的僧团忆念三宝的力量,这叫有相行;第二个,智者大师告诉我们无相行,就是你安住在空性,魔王不能干扰你。

这个无相行在宝静大师的注解当中,他讲一个公案说:佛在世的时候,佛陀去托钵,魔王要障碍佛陀,就现出一个牧牛人的相状,手上拿着一个手杖,披头散发站在一个大石头上,非常的骄慢。佛陀拿着钵安详走过来以后,魔王就跟很骄慢的问佛陀说:瞿昙,你要到哪里去?佛陀一看就知道这个牧牛人是魔王,就反问魔王说:那你要到哪里去呢?魔王就很高傲的说:我就带着这些牛在人间、天上到处的享乐。我们知道魔王就是修习善业,他欢喜布施、持戒,但是他没有出离心,贪着五欲就变成魔王。所以他说:我是一个牧牛者,我带了很多的众生去积集善业。积集善业干什么呢?不是追求无上菩提智,是受用这些五欲的果报,所以我的活动范围就在人天里面活动。

魔王很高兴的讲完以后,就问佛陀说:瞿昙你到哪里去呢?佛陀说:我要去的地方是你不能去的地方。什么叫做不能去的地方?宝静大师说:就是安住在空性。就是说当魔王干扰你的时候,你能够观察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的时候,魔王找不到你,因为非觉照义故。就这个地方不是一般的意识分别心所能够到达的境界,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地方讲这个空,不是我们向外攀缘所能够觉照的,是依止我空、法空的智慧才能够相应的。  

二者、因熏习镜。谓如实不空,一切世间境界,悉于中现。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熏众生故。

这个本觉的体性有四种相貌,简单的说就是体大跟相大。前面的如实空是讲它的体大,这以下的二、三、四是讲它的相大。相大当然就讲不空,相大当中的第二段是一个总说。

因熏习镜,这个因我们解释一下。因就是生起清净法的因种,它有能生义,生起种种的清净法。

我们看它的解释,谓如实不空。这以下有两段,两段当中第一段是约着所显现的境界:一切世间境界之下,都是在本觉的体性显现。这个境界跟本觉是不出不入,不失不坏,常住一心。法藏大师说:不出就是不离,不入就是不即,不离不即。这个是讲到第一个情况。第二个是不失不坏,它不失去也不减少。法藏大师说:这个一切的因缘相在本觉的体性显现,不出不入是解释它的法性本来空寂,不失不坏是解释因果丝毫不爽。不管空、不管因果,都是依止一心而显现,所以讲常住一心。

以一切法,即真实性故。一切法的本性就是本觉的体性。这一段是讲到它所显现的万法。不过从本论的意思来看,它的因熏习镜是讲下一段,是约着能显现的觉体;前面是约着所显现的万法。本论的重点是下一段,约着能显现的觉体。

又一切染法所不能染,智体不动,具足无漏熏众生故。这个本觉的空,它不是顽空,它有对治染法的功能,这染法不能染,它不动的体性具足无漏的功德来熏习众生。具足无漏熏功德故,在法藏大师的注解说叫做本觉内熏。就是说我们这一念明了分别的心性,无量劫当中在三界一次一次的打滚,流转三界中,这是一个很长的时间。但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种功能在不断的提醒我们,或者说是熏习我们,告诉我们要怎么样呢?厌恶生死,欣求涅槃,就是有一种功能,叫做本觉内熏。

本觉内熏这句话,蕅益大师讲得很详细,他说:这个本觉内熏,就是一种出世的善根。什么叫出世的善根呢?蕅益大师进一步解释说:佛性雄猛,不可破坏。就是我们的本觉里面这个不空如来藏,它有一种非常坚定的体性,这个体性会引导我们厌恶生死,欣求涅槃,那这个体性是非常坚固的。不管你过去曾经造了多少五逆十恶的罪业,都不能破坏这种佛性内熏的功能,它不为一切法所破坏,而能够破坏一切法。

过去,美国有一个硕士,这个硕士后来出家了,出家以后他修行的章法就是朝山,到美国各地去拜山。拜山以后他写下心得,叫做《修行者的日记》。他在朝山当中,有些人羞辱他,有些人赞叹他、供养他,有人就问他说:你是一个硕士,依你的资粮力,你在人世间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你为什么要出家,在这个地方辛辛苦苦的拜山呢?这个比丘就回答他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出世的善根,当这个善根被启动以后,不是任何的境界所能够障碍的。就是蕅益大师说的佛性雄猛,不可破坏。

我们可以这样讲:一个人说要出家修行,他觉得很多很多的障碍、很多的罣碍──这个人没有真正的发心。就是说一个人善根真正被启动的时候,所有的障碍都不是障碍。你觉得出家有很多的障碍,那表示你还活在你的妄想当中,你真实的因熏习镜那个不空如来藏的善根没有真正的触动。

所以这个地方讲:我们本觉的体性虽然是空,但是这个空里面有一种潜伏的功能。它干什么呢?具足无漏熏众生故,它白天、晚上不断的告诉我们要厌恶生死、欣求涅槃。当然我们没有去注意它,这个功能对我们就不能产生一定的效果;虽然它没有显现,但是功能是存在的,这个叫做本觉内熏。这个是不空(或者讲相大)的一个总说。

这个本觉内熏,到底它的内心是产生什么样的功能?这以下分两段:

三者、法出离镜。谓不空法,出烦恼碍智碍,离和合相,淳净明故。

这个地方是约着自受用的功德来说。这个法,什么叫法呢?这个法就是戒定慧。这个本觉的内熏,它会引生一种戒定慧的功德,它能够对治我们的烦恼,叫做出离。我们看论文:谓不空法,当这个本觉内熏的功能假藉我们闻思修的因缘启动以后,就有出烦恼碍跟智碍的功能。这个烦恼碍就是烦恼障,这个智碍就是所知障,远离这些和合相(本论里面看到和合相,你就知道是阿赖耶,阿赖耶识它是一个真妄的和合。),破除这个阿赖耶相,恢复我们的本性清净。

法出离镜这个地方很重要,就是说你要相信你心中的戒法、或者是禅定法、或者智慧之法,是能够对治烦恼的,你要相信这件事情。我们无量劫来在心中熏习很多的烦恼,各式各样的烦恼都有,贪欲、瞋恚、忌妒、高慢,你要能够相信这些烦恼都是虚妄相,因为颠倒生、因缘有是虚妄。什么是真实相呢?就是我们内心当中的本性是能够出离的,那种真实的功德是能够对治虚妄相,就是光明能够破除黑暗,这个地方叫法出离镜,这个法有出离烦恼的力量。

四者、缘熏习镜。谓依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令修善根,随念示现故。

这个缘,这个地方指的是利他的功德,成就众生得度的因缘。谓依法出离故,遍照众生之心,令修善根,随念示现故。当本觉不空的因熏习镜被触动以后,它能够成就法出离镜;以这个清净心作基础,能够遍照众生的差别根机,使令众生修习种种的信、进,念、定、慧的善根,随顺众生心念的好坏,来显现种种的差别因缘,应以何身得度,就现何身而为说法令他解脱,这个叫做缘熏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