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净界法师文章
警世非常,觉诸幻化。 这是透过无常观,策发我们的出离心。虽然我们明明知道戒定慧...
若是鬼病,当用强心加咒以助治之。若是业报病,要须修福忏悔,患则消灭。此二种治病...
我们前面讲到,当时穷子遇到父亲的心态叫做心怀恐怖,疾走而去。这个表示什么意思?...
你思惟死亡的时候,除了佛法的功德以外,其余的都带不走,其余的对你都没有帮助。就...
菩萨道的中心思想,也就是所谓的菩萨戒体,总而言之有八个字,就是菩萨要以应无所住...
菩萨道在心中要产生三种力量──誓愿力、观照力跟行动力,其中这个誓愿力跟观照力,...
老死。老死为身心演变之必然结果。未来之世,既然受生,则必有老病死忧悲苦恼等,而...
妄想的本质是什么呢?【观相元妄: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
你必须把你净土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诸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把你未来的功德,...
【观性元真: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
受菩萨戒,有些人他可能会有质疑,他曾经受了五戒,或者他受了菩萨戒,犯了根本罪,...
同样的修行者,有五种的心态,决定你五种的果报: 第一种人:他修善的时候,他为了...
刚开始都是带妄修真,平常打打妄想,也来听听课,也来打打佛七,打完佛七以后,回去...
古德有一本书,叫《念佛法要》,近现代的居士编的,他里面讲到一个故事说,在清朝,...
云何息相?不声、不结、不粗,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隐,情抱悦豫,此为息相也...
第四弃掉悔盖:掉有三种:一者身掉:身好游走,诸杂戏谑,坐不暂安。 这个掉有身、...
这以下分三段,别释当中分三小段,第一小段 约果报,报障。 如得重病箭入体,诸苦...
能破今世后世,实乐法心,及后世生天及涅槃乐。 我们经常昏沉,或者睡觉睡的太多,...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制品,那个时候我心中对牛奶安...
不得包藏瑕疵:瑕疵是指一时的缺陷,譬喻我们起心动念中都有一些贪、瞋、痴、高慢的...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对于戒为第一安稳功德住处,曾讲一个小故事:有一贫穷人供...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人...
你在遇到紧急情况,如果是你自己的话,先调整心态,再提起佛号。 一、先离相。你第...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有两个: (一)机缘未至,默然待时:假如众生善根尚未成熟,若...
后面这几个动作,我们说明一下,蕅益大师说是表法的。主要有三个动作值得我们注意:...
应该怎么改造我们内心世界呢?我们应该要成就三种力量: 第一个,你要有 誓愿力 ...
身为一个法师,我知道诸位不容易,你们在生活当中,你要工作,有家庭、有休闲,压力...
【法界中有十,不染污无明,治此所治障,故安立十地。复次,应知如是无明,于声闻等...
以前我读佛学院,我们的教务主任在新生训练时,他在黑板上写一个熬字,老法师说,佛...
诵经,有三个重点(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 第一个,你读诵的经典必须是...
智者大师勉励我们所有的大乘修学者,我们应该从缘修提升到真修。 真修的意思就是你...
你知道这个菩萨犯了重罪,你跟他交情不错,就私下去找他,跟他劝谏说:某某人啊,我...
云何现业? 什么是我们生死的业力呢? 癸二、答释 ◎脱离根尘 阿难!如是清净持...
我们在刚开始念佛的时候,我们在一念的散乱心当中,要把佛号的念力栽培起来,你刚开...
那我们谈谈什么是真如呢? 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我们在看人生的时候,本经是把它分成外在的环境跟内心的世界。你要把它分清楚。外在...
一个内心邪见的暴恶众生,心随境转,内心随着虚妄的情绪,身口意随之活动,就很容易...
【堪能差别者,谓住静虑乐,随其所欲,即受生故。】 我们在修真如三昧的时候,能够...
这个无生法忍我们也解释一下。在古德的注解当中也提到,其实这个忍不是忍辱的忍,这...
唯识学把造业的过程,依据初、中、后来说明业力的轻重: 一、造业前: 造业前的意...
为什么要无住呢?它的理由是说,我们一念的清净的本性,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本性,众...
我们一念心性循业发现。清净本然,但是受业力的熏习啊,循业发现。 就是你这个心念...
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事,但见自心。 比如举一个事...
健行三摩地,健行就是坚固而不可破坏的意思,就是首楞严王三昧、或者讲真如三昧。真...
要改变自己就先了解自己,楞严经的七处破妄,十番显见,就是教我们去判定真跟妄,经...
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
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以后(当然造业是一种身口意的...
《龙舒净土文》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人生为善恶,果报还如此。 前面是讲到...
有师言: 常止心足下,莫问行住寝卧,即能治病。所以者何?人以四大不调,故多诸疾...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自性功德力。自性功德力跟六根,它们两个是汉贼不两立的,所以...
我想,我们读《阿弥陀经》,有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是核心的思想: 第一个,其国众...
你想想看,一个人好端端的,谁愿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者心中必有一物,你一定有一个...
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
我们一般净土宗的人,因为平常把佛号念得很多感应,就得少为足,所以一直活在平时的...
众生追求五欲,他是用什么方式来追求?他就是用五蕴,身、受、心、法,尤其是感受跟...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相信,你平常这么攀缘,临命终...
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好,我们看下一段。那么到这里,我们整个...
我们看《阿弥陀经》说,他的寿命是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阿僧祇劫我...
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 就是你有志于要出离三界...
空性的智慧跟净土事修的佛号,应该怎么融通呢?这就要谈一谈性相圆融的问题。很多人...
一心三观,它第一个,回归到一念心性,这是第一个思想。就是找到生命的原始点,站在...
当你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只能够说你很会念佛,但是不一定你就能够往生。因为念佛跟...
虚妄的东西是变化的。你看到这个东西,看起来非常庄严,但明天就产生变化了。凡是会...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无不舍诸财物。 第二段他又说...
我们看《唯识学》是怎么去解释十二因缘? 第一个无明,跟前面的无明是一样的,就是...
我们凡夫的虚妄分别心,当我们没有遇到佛法的时候,我们内心是搞不清楚东西南北,内...
在我们的修学当中,拜忏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课。我们在修行当中,除了我们念佛以外,为...
在《六祖坛经》说,有一个法达法师,他去参访六祖大师,顶礼的时候头没有着地。六祖...
问: 师父慈悲,关于这个安住大乘一念心性的安住,那结合到念佛的话是不是会让我们...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第一段是说明,既然心外的境界...
净土宗的带业往生,诸位你想想看,净土是一个清净庄严的地方,你没有修行也就罢了,...
这感受是怎么回事? 业感原无意,苦乐随因异。 快乐跟痛苦是不能主宰的。四念处有...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
在宋朝有一个越国夫人,这个《净土圣贤录》有讲到。这个夫人福报很大,她领着一群婢...
那么这一段佛陀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生命的变化跟饮食是有关系的。你吃什么东西...
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 我们不净观,第一个观,观我们身体的内相。就是把这个皮...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因。因为众生的内心,他的这个...
问: 弟子现在已经六十九岁,应以自己的往生为重,还是继续地为子女操心?如果以往...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尼叫莲华色比丘尼,这个比丘尼是在整个尼僧团当中,是第...
阿罗汉修无常观,他得到的智慧,古德用四个字来形容:我空法有!阿罗汉没有本事把外...
修学佛法跟修学世间法这当中的差别,蕅益大师有一段的开示,说:世间学问,义理浅,...
心空如太空,豁然无所住。一真法界中,寂照常安住。 这个是天台的禅师,他开悟以后...
问: 请法师开示,当我们念佛的时候,可否观想无量光是莲花,而妄念是黑暗,光明能...
时韦提希白佛言:世尊,是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由因世界愚钝轮回,痴颠倒故,和合顽成八万四千枯槁乱想,如是故有无想羯南流转国土...
由因世界罔象轮回,影颠倒故,和合忆成八万四千潜结乱想,如是故有想相羯南流转国土...
但净土宗的修行方法──它是从一个无相的心性当中,重新出发,可以说是从空出假。所...
修行要靠见闻觉知,你要靠见去缘佛像,要靠闻的功能去听音声,听梵呗,听佛说法,乃...
持戒也是一样,你经常忆念你的戒体。因此当你受完戒之后,你不是就放着不管,要经常...
我们的五根、六尘种种的色法,其实是一念的心所相续变现、相续转生的,不是离心别有...
净土宗初学者,你如果能够拜佛是最好,我觉得拜佛对初学者比念佛好,因为你有身业的...
假设我们今天不考虑求生净土,菩萨会产生两种过失: 第一个,由邪师恶友的误导而退...
临命终的人往生,他必须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这个很重要!诸位你们知道镜子的特点是...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假设没有第七...
先把心从外在的六尘带回来!因为我们的心,虽然五阴都是一种执取,但是要从外面先破...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 我们在两个情况之下念佛:一个是静中...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这个缘相差别是属于意,这个意就是第七意识...
这个精进有两个内涵:第一个,专一;第二个,相续。但我个人觉得相续更重要。我自己...
我们先把信解跟胜解做一个说明。信解其实就是闻慧,闻所成慧。他听闻以后知道这么一...

古时有一禅师修行有了心得,因为禅宗修学佛法是不立文字,所以修禅的学者要请善知识...

修无常观能使自己精进修学

鬼神病的治病方法

大乘思想为什么要强调福慧双修

当死亡到来时,除了佛法的功德,其余的都带不走

你只能求尽心尽力,不能求它的结果

菩提心跟空正见是菩萨的根本

不受后有,它的下手处有两个

妄想跟你过去的生命有关系

把你未来的功德跟佛号连结在一起

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面对人生

犯了根本罪如何才能重新受戒

有五种心态,决定五种果报

善根增长,烦恼淡薄的两帖药

卖酒肉的人为何能往生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气补

掉举的三种情况

三障未除,不可安眠

昏沉与睡眠的过患

痛苦和压力是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的

念佛法门一定要调伏现前烦恼

持戒之人,所求如愿;破戒之人,一切皆失

嗔心的火烧的是自己

遇到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下该怎么办

佛陀度化众生的方法

为什么这三个动作值得我们注意

要改造内心,就要培养这三种力量

你自己不觉悟,谁拿你都没有办法

我执和法执带来的障碍

障碍最怕一件事,就是你的坚持

如此诵经,可得大利益

从外道场转移到内道场

破了戒的僧宝你没有资格去说,除非破见

旋转六根的功能而归于六根的根性

什么样的考验才知道临终有把握

什么是真如

不要在外在环境下太多时间,因为你改变不了

业是自己造作,也是被自心所保存

有这种信心,再加上三昧力加持,那真是所求如愿

何谓「无生法忍」

未生恶业令不生,这是最高的标准

两个念头,酬偿两次生死

这把泥土,甩在心中的烦恼上

唯识无义,一切法的受用是自变自缘

真如三昧能遣除烦恼障、所知障

对立心强的人,妄想就打的重

持戒清净者能得五种功德

【推荐】往生不是靠善业力,而是靠临终正念

如果不忏悔,罪业会增长广大

调适四大,除众病的方法

临终时,没有一个妄想可以对治的

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无量劫来都被自己的妄想误导了

持戒的方法次第

把离苦得乐的念想提升为往生净土的念想

五蕴活动越炽盛,你的业力就越重

净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推荐】第八识,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

这个寿命对我们的意义非常重大

对我们功德最破坏的两件事

我们心中的真如跟佛陀的真如差在哪里呢

「空、假、中」三观的具体操作

你很会念佛,但不一定就能往生

如何分辨虚妄与真实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一念迷,生死浩然;一念悟,轮回顿息

内心有正念跟妄念二个念头

八十八佛的忏悔意义与方法

诵经三千部,曹溪一句亡

安住一念心性会让念佛的档次提高吗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你凭什么离开三界

实法为安住,权法为调伏

【推荐】一念虔诚皈依的心启动了弥陀本愿

如何把极乐世界的莲花念出来

从身安道隆的角度,一定要断除这五种辛菜

要先「离一切相」,才有资格谈「即一切法」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想要主宰你的子女,这地方就有问题了

持戒的金刚种子,不会因为造了罪业而破坏

阿罗汉内心的境界

无心的阿赖耶识「犹隔一重关」

如何消除跟佛陀之间的距离障碍

念佛时可否观想无量光是莲花,妄念是黑暗

为什么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佛第一呢

为什么会有望夫石这类「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的无想相众生

为什么会有「神鬼精灵」这类众生

念佛人的心中,要有两个相状

断烦恼的时候,不能错损菩提

有修行跟没修行的人,差别在哪里呢

最严重的颠倒就是「常见」

净土初学者能够拜佛是最好的

不求生净土,会产生两种过失

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但是心不要住在上面

转念念佛,直到妄想消灭,佛号独存

此中缘相差别者,谓即意中我执缘相

偏激式的修行没办法持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