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净界法师文章(第3页)
如理作意非常重要,什么因缘会决定我们如理作意呢?《成唯识论》讲到有四种力量成就...
那有人就说了,说我也没有说我要轮回,为什么一个人自动会轮回?为什么一个人前异熟...
甲三、罪除之相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瞋...
我们看受阴的魔境。就这个人,彼善男子,当于此中得大光耀。就是一个人开始打佛七以...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觉明心,觉缘非眚。觉所觉眚,...
但随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 前面是讲因地的随顺,这个地方是讲果地的妙用。当...
你如果看到你的生命有六个现状,这个业力就是即将圆满了,你要小心,这个业力应该已...
一个人会创造广大的功德,不是一生造成的,你只是今生看到开花结果,你已经很多生在...
有一个老禅师带着一个沙弥在山中修行。这个沙弥跟着老禅师久了,慢慢地心中也有一点...
只要是这句话从佛陀口中说出来,就具足五种功德: 第一个,他是 真语者 。什么叫...
第二是「疑师」:对于师长的功德产生怀疑。怀疑这个师长真的能够引导我们在佛法中增...
从唯识学的角度来说,整个身心世界的交互作用是唯心所现,是我们这一念心所现。这个...
无贪的境界,简单来讲就是一种清净心,内心没有贪烦恼的活动,这样的境界是针对三有...
在《俱舍论》上说,有两种因缘,使令一个人出生会愚痴: 第一、你过去生有谤法的因...
对于慢,凡夫总认为我们的生命体、五蕴身心中有一个我,是我来受用我的身心世界──...
这个不害,我们上学期研究小止观时,有谈到:有些人修行从最粗重的散乱心,到欲界定...
佛法的修学,跟我们一般世间做的学问,在过程当中有一点类似,但是它的目标是完全不...
贪烦恼能引生痛苦,但不一定不安稳,但这个瞋烦恼是不安稳的。古德形容:瞋是心中火...
我讲一个小故事,诸位体会一下。这个讲到国王的名言。说古代有一个国王,非常的贤能...
甲三、罪除之相 我们看甲三的罪除之相。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
我们看丙二的迷真起妄: 丙二、迷真起妄 真本无阴 佛告阿难:精真妙明,本觉圆净...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
《唯识学》特别强调分别变的重要,因为我们的第六意识活动势力很强大,一天当中,几...
见性是恒常不变、恒常随缘,恒常随缘、恒常不变;虽然是清净本然,但它又随缘显现,...
修行有三个次第。我们看经文。 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
古时候有一个公案说:在饥荒的时代,有一个母亲,她要去外面找饮食,临走之前,用这...
那么这个地方的因缘观强调对治,对治我们的爱取跟我见。 这个理观,它的心是平等的...
诸位要知道,禅定是现量境,这不是妄想哦。禅定的境永远是现量境,都是真实的。禅定...
关于昏沉和掉举的过失,《宗大师》说昏沉的自体是痴。一个人打坐经常昏沉,如果不去...
倓虚老和尚在讲《楞严经》的时候,他在期中考时出了一个题目。他说我这个期中考一道...
这个悭就是耽,是爱的意思。不过耽比爱的势力更强大,是爱得很厉害了,才叫耽。 耽...
一、责心忏自责己心,令生厌离。 二、作法忏向清净大小乘僧,发露忏悔。 三、取相...
七情三想,沉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 如果他是七情三想,就沉在水...
什么是真、什么是妄,佛陀再加以详细的料简。这地方有两段: 第一段,简缘心可还如...
我们佛教的正见,基本思想是建立在诸法因缘生。也就是说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道理,就...
从今生的角度来看,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终就很重要...
佛教讲到我们生命的现象界,主要是靠因缘的力量来创造,那么因缘当然主要分成两块:...
先看阿难尊者他执着中间的相貌。我们看经文: 阿难言:我所说中,非此二种。如世尊...
我们再往下看,观法无我。前面在自我概念当中指的是能主宰的自我,这个地方指的是我...
爱取的烦恼,它一定是两个之间的作用,一个能爱取,一个所爱取。色身是所爱取,那么...
我们在学习师父一部开示的时候,最好将师父所讲的大纲先进行一个了解,能够熟读就要...
若从因缘观来观察,我们在个体生命的流转上,每一个剎那生命都要面临两种情况,一是...
这个非量主要的就是我们对身心世界的这四种颠倒。我们对我们的生命体会产生四种错误...
阿难矍然避座,合掌起立白佛:此非我心,当名何等?佛告阿难:此是前尘虚妄相想,惑...
我讲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是在《贤愚经》里面,讲到一个佛在世的时候,在一个森林,...
先看大乘,先解释乘这个字,乘是指车乘,车乘有运载的功能。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的内...
我讲一个小故事,大家体会体会这个观念:佛在世的时候,舍卫国国王叫波斯匿王,波斯...
我们看第一段的说明。身有迁变是说,这个色身是迁流变化的。在前面的七处破妄当中,...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因为要改造你的想象力。其实布施的本身重点不在帮助别人,叫...
这个忆念到底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讲到这个忆念,这个感应的功德。我们看经文: 【若...
我们看甲二的忏悔方法。前面讲到忏悔的善根,这个是灭罪的正因。这以下是灭罪的助缘...
『由此故知,定无实我,但有诸识,无始时来,前灭后生,因果相续;由妄熏习,似我相...
修行人顺顺境境的、平平安安地过日子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一定要逆境呢?那么蕅益大师...
春秋战国时代,鲁国有一口祖先留下来的古钟,这个钟特别的庄严,也特别的大,敲起来...
问:在坐念的时候,有些人的身体会随佛号节奏而快速的震动,或者是打拍子,这样是不...
我们看第一个,开合宝掌来证明客人跟主人的道理。看经文: 即时如来于大众中,屈五...
「此之得失,虽由他起,实属往昔劫中,成全破坏人之善恶业力所致。」 就着这个往生...
你依止在佛堂所栽培的念力,我们一个人不是没事干的,总有一些事情要做,这个时候或...
我们看第一段, 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这个地方,佛陀从众生能见的功能当中,来开显...
佛陀把我们一念心开出二本,一心具足二本:一个是杂染生死的根本,第二个是清净涅槃...
你不修空观,除非你保证:我临终的时候,没有太多相状来诱惑我、来干扰我,你最好是...
下面把妄想作一个总结: 我非敕汝执为非心,但汝于心微细揣摩,若离前尘有分别性,...
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我们看现瑞许说: 即时如来从胸卐字涌出宝光。其光晃昱,有百千色。十方微尘普佛世...
我们先讲这个心。这个心,就是你这个心力。譬如说,我们看到有一种人,他得到了富贵...
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我们跟众生,人跟人是要有因缘的,我...
梵云忏摩,此翻悔往,有言忏悔,梵华双举。准《业疏》云:取其意义谓不造新,忏谓止...
大乘佛法的菩萨道跟一般外道的修学有些地方是相同的,有些地方是不同的。比如说我们...
这个人天乘,你可能要经过三年五年的时间,必须要扫除你生命中的地雷、重大的地雷,...
问: 弟子一直有个疑惑,就是感应道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因为我想我肯定没有...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当中,根据所观境的不同,大致上可以分成三类的修行: 第一个叫作...
《法华经》当然最重要就是理观的智慧,就是你的安住点跟一般的点不一样。 我们先谈...
禅宗有一句话,我希望大家好好体验一下,你就知道什么叫作中道的思想。它说觅即知君...
这个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这个观念很重要。佛教的观念是认为我们的生...
你的眼根去接触佛像的时候,产生一个识,一个明了性。根尘一碰撞就会产生一种心识。...
关于一念的相应,我们讲一个小故事来说明: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叫波斯匿王─...
先看第一科,约着迷真。众生因为迷失了清净的本性而生起一念的妄想,那么这个时候在...
我们这一科是把遍计执--所谓能遍计的第六意识,它计度分别的差别相貌,作一个品类...
当我们的心灵不断的忆念阿弥陀佛的功德、忆念我们未来净土的功德,会有什么好处呢?...
佛陀把高慢心的人,他内心的相貌讲出一个譬喻说:如人口舌自相绵味,因而水发。说:...
蕅益大师说,一个利根人,七处破妄到第一关的时候就应该开悟了,就是觅心了不可得。...
一般来说,我们这一念心跟佛号接触的时候,中间有一道墙壁。这道墙壁诸位知道是什么...
外在六尘是讲依报的环境。看六尘这当中有六段:色、声、香、味、触、法尘。『就此第...
佛陀讲出一个实际的例证,说明受持楞严咒的功德──阿难尊者你过去生跟摩登伽女是多...
有些人的处理方式很简单。我打妄想,我就转念念佛,有些人是试图用佛号来压这个妄想...
我们的颠倒是怎么产生的呢?「自心取自心」,第一个「自心」是第六意识,第六意识的...
中随烦恼有二种:『十一、无惭者,不顾自法,轻拒贤善为性;能障碍惭,生长恶行为业...
复次,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与虚空等,犹如净镜。 本觉的体性开展出来,有四种殊...
这个假观是天台宗非常重要的特色。它根据《法华经》的十如是,开展出一念三千的思想...
世尊!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
当一个人先入为主,一开始没有亲近善知识,自己在心中打妄想,立出一个知见之后,就...
『四、覆者,于自作罪,恐失利养名誉,隐藏为性。能障不覆,悔恼为业。谓覆藏者,后...
你因为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你在造罪的过程中形成躁动,其实这是好现象。难...
《唯识学》有一个名词叫烦恼障,是说烦恼的活动能障碍我们修学圣道。因为菩萨的一切...
《楞严经》修学的重点,简单的说就是在修习《首楞严王三昧》。为什么我们要修习《首...
关于修学位次,我们今天要注意一个观念,就是转字。《楞严经》在经文当中没有讲到一...
我们看丁七的普等三昧愿。 这一段我们讲到本尊的功德。前面是针对资粮位菩萨来说,...
这四弘誓愿当中,其实菩萨是有两种: (一)悲增上菩萨:他在缘境的时候,他缘的大...
你自我意识太强的人,你要离开娑婆世界很难的。因为你这个一切法的执取太重,你很难...

《阿含经》曾说有一大富长者,他的儿子因感情受挫折而出家修行。他出家后与比丘们修...

以四力成就作意:境界力,忆念力,希望力,串习力

千万不要小看五阴,因为它跟你太熟悉了

如何知道我们的罪业已经消除了呢

你不是来哭的,你是来念佛的

六道的十类众生是怎么来的呢

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

生命中有这六种状态出现,就要小心了

人家五逆十恶能往生,你为什么不行

假借众生的因缘来开显自性的功德

佛陀的话具足哪五种功德

老实厚道的人比较能够得到师长的加持

我们造的业,都跑哪里去了

【推荐】如何对治贪财与贪色

一切罪业的根源来自于愚痴

我慢是修行的大障碍,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已

不要恼害众生,你以后修行就没有障碍

怎样去调伏这一念心

一生的修持资粮换成了三恶道的蛇身

一切都将过去!

三种判定罪业消灭的方法

五阴的本质,到底是真还是妄呢

仙道跟佛道差在哪里呢

处处不满意又很苦恼,如何改变刻薄的分别心

为什么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

修行有三个次第

一个人要健康,要常常感恩你的色身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

不去对治昏沉,你就在不断增长愚痴

日常生活中要怎么用功

悭财者世世贫穷,悭法者世世愚痴

事忏的三个种类

七情三想的众生,会投生到哪里

如何区别真心与妄心

其实轮回就是一念的妄想

随业往生与随念往生

我们临终的那一念,必须有三种忆念

前六识的明了功能是怎么产生的呢

为什么法是无我的呢

先把六根收起来,感官是一个最低级的快乐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图解

受用果报的同时,也在创造新的业力

修四念处来破这四种颠倒

攀缘心的相貌——前尘虚妄相想

智慧资粮比福德更重要

大乘佛法为什么叫「大」呢

恶业不能靠布施抵消,只有忏悔才能折损恶业

这个色身是念念迁谢,新新不住的

为什么菩萨要历事炼心

梦中见佛的公案

忏悔的必要性——因缘果报有三大理论

法性本来空寂,是谁造业?谁来受果报呢

如何知道这个人能够承担大事业

从本来面目来发动佛号,每一句佛号都是不可思议

身体随着佛号节奏打拍子,这样有利于摄心专注吗

见性是离一切相的,没有寂静相,也没有扰动相

不想临终往生被别人障碍,要准备好这两点

念佛动中修,要修到什么程度呢

直指见性是「心」非「眼」

凡夫、外道、二乘人的过失

把这两个放进去,这个佛号就不可思议

没有找到真如自性,所以才会寂寞

凡夫的一念心被两种障碍所缠绕

先找到根本,才有资格修学

为什么有人富贵坚固得来容易,有人却要辛苦劳作

虔诚的回向,让逆子回头

忏悔的真实义是什么

找到清净本性,这才是成佛的根本

有对错的概念,你就很难调伏妄想

感应道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念佛法门的殊胜,在于能够摄佛功德成己功德

学《法华经》对修净土有哪些好处

【推荐】对治烦恼的最好方式

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

法性本来空寂,但是因果丝毫不爽

从根本上的觉悟,才是真正脱胎换骨

清净本然的本体,怎么会有染净因果呢

修行是转变第六意识,而不是消灭第六意识

念佛消业的故事

高慢心所招感的三种地狱

为什么叫觅心了不可得

怎样做才能够不打妄想而安住佛号

随各人施心大小,所感得饭菜不同

佛陀讲出例证来说明受持楞严咒的功德

有些妄想平常看不出来,临终才会出现

「住在外境」对你是不利的,「回光返照」才是大功德

以善业夺恶业,以善心夺恶心

觉体相者,有四种大义

我们的内心是怎样创造十法界的

宝莲香比丘尼为什么会堕无间狱

五种不正见

阳德享盛名,阴德天报之

你造罪时心安理得吗

爱着心是痛苦的根源

净界法师:楞严经

不为物转,则能转物,即同如来

为什么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

你是哪一种菩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