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大安法师文章
菩萨在这个时候,由观照众生的苦来发菩提心。所以菩萨的四弘誓愿,是从苦集灭道的四...
次观安乐国诸大菩萨四种庄严功德成就。 问曰:观如来庄严功德,何所阙少,复须观菩...
得疾解脱者,《智论》云,有诸菩萨,自念谤大般若,堕恶道中,历无量劫,虽修余行,...
读诵大乘经典,这是我们净业三福的一个重要的科目。正因为我们通过读诵大乘经典,才...
问:诸方必有净土,何偏赞西方? 答:此亦非善问。假使赞阿閦佛国,汝又疑偏东方,...
再有人就根据这个又提问了。这问题是:只要闻信阿弥陀佛的名号,能得诸佛护念,前面...
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哪。我们每个人修行都希望有一个加持力有一...
吾常谓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
第十五是大义门功德,大义门就是大乘门。极乐世界是大乘菩萨的法界,在那里不会闻到...
佛陀建立僧团的目的,也就是续佛慧命,领众修行,传承佛法,令正法久住。所以,僧团...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具足持净戒,一切如来所赞叹。...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不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
这就不是世间人的经验常识了。比如跑步,不快跑就已经有速度了;还没有行走就已经到...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昙鸾大师《往生论注》 这四句是...
由此因缘,平素不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常念佛人,临终若被无...
第八觉知:生死炽燃,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此二句,名庄严主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佛如来...
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与徐福贤女士书》 在念这句佛...
释尊一代时教,五时说法,由悲智心随宜开演的无量法门中,念佛往生极乐净土一门最为...
口业,我们第一句话是病从口入,吃很多肉,吃很多不应该吃的东西,然后还一句是祸从...
问: 末学感觉在家人有负累,不能专心办道,希望等孩子长到十八岁成年之后,能够放...
有人问:既然般若系经典讲诸法的空性,毕竟空、无所有,十八空、什么都空,那为什么...
已当浊世者,人寿二万岁时,即入劫浊。释迦出时,人寿百岁,久经浊世,已为可悯。正...
略而计之,大悲有三:一者,佛在世时,怜此五浊,说难信法,是为第一重大悲悯念众生...
唯念佛法门,全仗阿弥陀佛大慈悲愿力,若具真信切愿,至诚恳切,念佛名号,求生西方...
稍有点修行体验的:妄念来了,很害怕,我一定要把这个妄念压下去。你越压这个妄念,...
初发心的菩萨,大菩提心虽然发起来了,但是他还是业力凡夫,烦恼还没有断,无生法忍...
发愿之后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如果放逸懈怠我们也看到有些人听到净土法门:...
念佛一法当中又有多门。这多门就是讲有四种念佛,再加上六度万行回向等。 首先来看...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此二句,名庄严心业功德成就。佛本何故兴此庄严?见有如来...
不可思议,略有五意:一、横超三界,不俟断惑;二、即西方横具四土,非由渐证;三、...
人者,任也。力任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俾无所歉缺,故名为人。印光大师《...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你不要恃仗自己是富豪,而欺负那些穷困的老百姓。你一个人成为...
以此不可思议殊胜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况享福之时,必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
张福泉婶母刘氏,生性淳笃,是其宿根。及病而信福泉宗净等所说而念佛。又加家人助念...
序文 别则专就此经,复有十义:一、大悲悯念末法,为作津梁故;二、特于无量法门,...
若一有怕死的心,便永远在生死轮回中受苦,永无出苦的时期了。印光法师《示华权师病...
问: 在多年前我受过菩萨戒,可戒场对戒条只字不提,从开始到结束都不知道戒条是什...
问: 弟子学佛多年,已受菩萨戒,吃长素。但家中老伴不吃素,平时相处是分锅弄饭。...
关于助念问题,我可以把我一次助念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二零零八年九月份我母亲...
其大要不出老氏之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而以忠信出之。报人之德,不报...
佛经里面常常讲中阴身,这是表达什么意思?中阴身是表达众生临死的时候,神识出来,...
问:《普门品》中云: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何为其然...
问:淫欲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断。但出世之法,乃身后事耳,晚年修习,未为迟也。周...
男中阴入胎,于母生爱,于父生瞋。女中阴入胎,于父生爱,于母生瞋。理则然矣,所据...
男女未会以前,从无产乳之事。一经配合,便有子女。试问彼投胎者,日在男女之傍,伺...
如来一代时教所说一切法门,皆令众生修戒定慧,断贪瞋痴。了幻妄之生死,证真常之心...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
回向有三种。 回己向他, 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其他的众生;第二是 回因向果,...
示有尘垢,沐浴金流。天案树枝,得攀出池。灵禽翼从,往诣道场。吉祥感征,表章功祚...
首先来看 依苦谛发心 。这是要用圆教的智慧来观照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为生老病死之所...
障就是障碍我们修行的东西。这个障有外面的障碍,有里面的障碍。外面的障碍有两种。...
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 先看这...
贫穷布施难,这里特别谈到贫穷的人对于僧人的布施,我们更要念他们的恩。彼则竭力躬...
首先看劫浊。劫浊是一个时间的概念,就是所有的浊法都聚集在这个时代里面。那这个时...
戒为无上菩提本。佛弟子必须持戒,不持戒一切修行,是为魔业。所以一定要去受佛戒,...
那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无量劫来早成正觉?这个理念是出自《法华经》。无量劫来早成正觉...
六度当中有精进波罗蜜,先布施、持戒、忍辱,这三种还属于积累一些福德,那第四就谈...
蕅益大师是一个发了大菩提心的人,出家之后径山参禅就开悟,以后他给自己写的自传就...
示现灭度,拯济无极。消除诸漏,植众德本。具足功德,微妙难量。游诸佛国,普现道教...
这些未来和现在众生在他所住的地方,在南方清洁之地南方是指光明的地方。地藏菩萨常...
六道轮回确实是我们业力凡夫的真实的生命现象,但我们在这个分段生死的过程当中,往...
一个修行人要修福,但是怎么去修?从哪里下手?这不得不加以讨论。菩萨的六度前五度...
这个忆佛就是忆念佛的功德,忆念佛的慈悲,忆念佛的光明,忆念佛的神通,忆念佛对我...
《观经》讲那个莲华座,你看看它穷微极妙到什么程度?超出我们想象,但我们可以依稀...
乾陀诃提菩萨是《佛说阿弥陀经》中的四尊菩萨之一,乾陀诃提是不休息的意思。不休息...
我们在世间,犹如蛆在粪坑里,囚在监牢里,苦得了不得。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到...
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即修慧也。不为见思乱,故感变化身佛及诸...
人天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得人身、感天福的一些...
五欲就是前面讲的财、色、名、食、睡,或者是色、声、香、味、触,所引发的我们的欲...
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 这样的一个高...
凡有阐扬净土者,平心和气读之。使扬禅抑净之心,无丝毫芥蒂。《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
自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莫不皆然。盖以因时制宜,法须逗机。若不...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而诸凡用度,皆是化现。非如此土,由人力...
若气促,则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一心求佛慈悲接引你往生西方。除此一念外,心中不可再...
问曰:大乘经论中,处处说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云何天亲菩萨言愿生耶? 答曰:说众...
问曰:若言无碍光如来光明无量,照十方国土,无所障碍者,此间众生,何以不蒙光照?...
现在有的子女也比较孝,然而他有时候就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我都曾经听几个居士说...
尽虚空界元同体,极一微尘总是真 阿弥陀佛为什么能够随机应现?只要有众生的地方,...
又三业殊体,自同有定。报定则时来必受,非祈祷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将推而极之,...
问曰:如维摩方丈,包容有余,何必国界无赀(zī),乃称广大? 答曰:所言广大,...
然众生障重,取悟之者难期。虽曰教启多门,凡惑无由遍揽。遇因韦提致请,我今乐欲往...
又佛密意弘深,教门难晓。三贤十圣,所弗窥测。况我信外轻毛,敢知旨趣。仰惟释迦此...
由于释迦牟尼佛以悲愍心特别地留这部《无量寿经》作最后的救度,就能够知道这部《无...
若其未生净土之前,纵令授以人天王位,亦当视作堕落因缘,了无一念冀慕之想。即来生...
菩萨知道贫穷之人就心怀多怨,所以首先要行财布施,把自己所有的东西都布施给贫穷的...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闻佛道长远,不生退怯,观众生难度,不生厌倦,如登万...
疏文:而于其中,复出念佛一门。不论大根小根,但念佛者,即得往生。亦不待根熟,方...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平等道所以名为正道者,平等是诸法体相。以...
疏文: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意盖如是。是则禅宗、净土,殊途同归,以不离自心,即是...
须知真妄原同体。 我们一定要了解,这个真和妄是同体的。真就类似于那个水,妄就类...
疏文 举名者,佛有无量德,今但四字名号,足以该之。以弥陀即是全体一心,心包众德...
省庵大师就告诉我们:舍就是去去掉邪的发心。邪的发心,前面就讲,不要去向外面去求...
为什么只是劝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历代祖师大德有智慧的人都在做这桩事情,其根本...
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又称为极乐?我们一般谈乐,都马上会跟一个苦来对待,透过痛苦我...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 首先是赞叹这...
疏文: 心、佛、众生者,经云: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盖心即是佛,佛即是生,诸...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此四句,名庄严地功德成就。 佛...
离相是谈空,离一切相,当下是要即一切法的。宗门下的人常常讲即心即佛。什么叫即心...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

菩萨到这世间就是让我们醒梦

为何要观安乐国菩萨功德

念佛得速疾解脱

诵经的重要意义

阿弥陀佛跟娑婆世界的众生有缘

净土法门能得到利益与否,在于有没有信心

念佛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

欲得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极乐世界是大乘菩萨的法界

把自己料理好了,才能够有悲心去度众生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

念佛决定往生的依据

感应上了就很容易,感应不上就很难

只要遇到了净土法门,就没有空过的

临终助念的重要性

生死炽燃,苦恼无量

天人丈夫众,恭敬绕瞻仰

念佛时要全佛是心,全心是佛

莲宗与通途佛法不共之四种特质

把不妄语作为口业的最高准绳

在家人是否一定要到道场专心办道

既然诸法都空,为什么还要去度众生

已当浊世,正入斗诤,后之又后

释尊以三重大悲悯念众生

念佛法门了生死之易

不理睬妄念,是对付妄念最好的方法

初发心菩萨应先求生净土

在这个无常的世间,一口气不来就成了隔世生命

持名念佛在四种念佛中最为殊妙

同地水火风,虚空无分别

阿弥陀佛惠以我们真实之利,就是能够带业往生

八德之孝悌

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净土行人必须彻底斩断此等念头

印祖举往生事例示人死六验

莲池大师以十重法义别释净土教法兴起所因

在任何急难恐惧的时候就是一句阿弥陀佛

受戒没学戒,犯了戒算「真犯戒」吗

受了菩萨戒,能否为生病的家人杀生做荤食

大安法师慈母往生记

【推荐】如何修阴德

「中阴身」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念观音菩萨圣号为何便能离欲

出世法是身后事,何不等晚年再修习

男胎女胎形成的依据是什么

生命入胎疑

靠自力了生死之难

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怎么理解这三种回向

悉达多太子的成道之相

依四圣谛来发心

末法众生的障深慧浅

悉达多太子见老病死而出家

感念施主恩德

五浊恶世的煎熬

不持戒修行是为魔业

相信佛的寿命无量

修行就是一人和万人战

蕅益大师的心路历程

示现灭度,拯济无极

供养地藏菩萨,所住的地方就能得这十种利益

相信六道轮回会给我们什么样的观念呢

悭贪的烦恼对治下去,内在心性的宝藏就打开了

忆佛念佛就是真如熏无明

穷微极妙的莲华座

昼夜经行念佛需要注意什么

往生西方,如出粪坑监牢,何可怕死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得人身感天福的行为规范

五欲不能给人真正的快乐

上求下化皆不离的妙法

平心静气阅读思惟净土经论

这些祖师为何要把参禅放下而转修净土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凡所受用,无不如意

【推荐】念佛行人病重时不能有的念想

众生毕竟无生如虚空,为何还要愿往生

阿弥陀佛光明遍照,为何我们感知不到

止恶扬善——由孝产生的人生态度

阿弥陀佛为什么能够随机应现

世间人为什么怀疑善恶因果的存在

何必国界无赀,乃称广大

驶离娑婆生死苦海,安稳抵达涅槃彼岸

释迦弥陀此遣彼唤,岂容不去

《无量寿经》不可思议的独特的地位

念佛行人不能希冀的念想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

不生退怯厌倦,如是发心才名之为真

持名念佛,殊恩中之殊也

大慈悲心是佛道的正因

禅与净土殊途同归

须知真妄原同体,迷悟由来总在人

信此六字洪名,乃一切佛法行门之总持陀罗尼

发心的去取标准

何事劝人生彼国,只缘此土道难成

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

菩提心的发起需要因缘

心佛众生一体之圆顿法义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