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大安法师文章(第6页)
我们透过这三福来看,佛法是非常圆融的,它能够把世间的善法融合进来,把大乘佛法修...
念佛之人,不可涉于禅家参究一路。以参究者,均不注重于信愿求生。纵然念佛,只注重...
自性迷就叫众生,自性悟就是佛。既然是迷的众生,也是自性的一种迷,你觉悟了就等于...
净土宗祖师在信愿行方面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永远也学不完的楷模。...
四恩是哪四种恩呢?对在家居士来说,就是天地、君、亲、师。原来传统社会每家都有一...
蠲(juān,免除)租就是免除租金,就考取了功名。这是华亭有个读书人华亭是今江...
问: 鹦鹉、八哥、老鼠等动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也要具足信愿?如果具足,是否...
我们就看到连普贤菩萨所示现的这个大菩萨,都是对自己有这么一个冷峻的拷问。我们这...
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就是从阿弥陀佛无漏、清净、真实的愿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即实相...
我们这个世间也是凡圣同居,这世间有圣人,但我们是凡夫,虽然有圣人,我们没有特殊...
复明通诸经者,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如《净名》《法华》等,旁通如是。乃知此经,义...
问: 请问堕胎对往生西方有否影响?日常修持该怎样做?我是一个学佛居士,曾让女儿...
问: 五逆加上谤法,不能往生。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大安法师答: 在阿...
这句佛号一定要如香象过河,要截得住意识流,截住它。如果截不住,有时候就是十天百...
问: 弟子跟您学佛十年,并皈依,已60岁。最近独子不幸意外去世,我很伤心。佛教...
第四行愿:忏悔业障愿。 这个忏,原来也叫忏摩,是梵文和中文结合,翻译中文叫悔过...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
唐代有一个叫李源的,他的父亲是东都的一位地方官做官的。当安禄山造反的时候,把他...
人有六根,有六尘,有六识,这是我们身心的一种组合。六根就是我们有眼耳鼻舌身意。...
再看人一生的情形,人有十时,就是把人的一生分为十个阶段。唐代的道世法师作过《法...
在通途教理当中,靠自力在这个浊恶的秽土修行,别说一般修行功夫不得力的,就是大修...
问: 人往生西方能预知自己临终年、月、日、时吗?在同修居士佛友中,女性人数占大...
有人曾经问过一位僧人:人的身体为什么是直的,站着走路,而这些畜生的身体为什么是...
中品下生者,这是世善上福凡夫人也。世善,就是他不是修出世间的善法,只是修世间的...
《三报论》:经说业有三报:一曰现报,二曰生报,三曰后报。现报者,善恶始于此身,...
问: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焦虑,总怕自己死掉。我鼓励...
第三个结构段是谈《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古圣先贤,都有慈悲心,都深得佛心...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前面从大乘通途佛法的角度阐述了信心的内涵及其功能作用,具体到净土法门,信心的法...
问: 我的家庭不和睦,丈夫天天出去喝酒、玩乐,劝说也不听。我以前放生、印经等,...
水功德: 宝华千万种,弥覆池流泉。 微风动华叶,交错光乱转。 阿弥陀佛因地,见...
这里我举一个公案,大家看看。把这位法师求到上品上生的这种行业跟我们自己做个对比...
问: 我有一位师兄,学佛半年就能背《无量寿经》。看他那么精进,几次劝他受五戒,...
问: 我慢高山,不留法水。面对傲慢我总是无法控制,傲慢总在不知不觉中显现出来,...
问: 弟子深信净土,誓死不退,现在也很少运动了,觉得锻炼身体就是执着自己的色身...
问: 一念、十念可决定往生,为何要一日三万、五万? 大安法师答: 好,这个佛法...
释尊一代时教,应机随缘宣说权实渐顿种种法门,众生随修一法,皆可入道,法法平等,...
问: 在静坐时有各种境界出现,还可以继续再坐吗?如果可以,那应该注意些什么? ...
问: 弟子的婆婆九十三岁,公公八十九岁。弟子非常想回去照顾他们,但是我先生就是...
修行通途佛法,一定要强调戒定慧三无漏学由戒生定,由定发慧,由慧断惑,由断惑而证...
你自己精进,就会舍这个轮回、这个南阎浮提的尘途。 尘途这个概念注意五欲六尘的客...
至信就是深信,里面不夹杂怀疑。法相宗里说信是一个善心法,十一位善法之首。信心就...
请看下面。示常源曰: 汝行勿怠,怠非比丘。彼自废者,多身后忧。 这是第十一段:...
在一切修清净心的行门当中,念佛一法是最为直接、最为圆顿。为什么呢?我们常常说几...
知足一法是佛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开示,常常点示。一般会把这个少欲、知足放在一起...
修行人要把死挂在额颅上。你想到死的时候,一切对世间猛厉的贪欲、追求,都会当下瓦...
有些人生病了,瘫痪在床上不得动弹,但又死不掉,求生不能,求死不能,这都是杀业的...
我们只要能够善用其心,都是我们修福德的机会。第一个是遇到顺境的时候,正好修福报...
问: 往生与否,关键看这个人是否在具足信愿的条件下念佛。那么如果一个人在平时,...
《观经》中佛为何提出净业行人要读诵大乘经典?因为念佛往生法门是大乘圆顿之法。有...
在这个世间,衰老是一个苦。我们的念头,念念的迁移生灭,就有时间的概念,这个时间...
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身与心相依,念兹复在兹。感应不思议,莲开七宝池。 好,...
这句名号总持一切法,叫万德洪名。念它的时候,我们真诚的心念出来,心和音声要相依...
活一百岁跟你活七十岁又有什么差别呢?你财富的多少,最终临死你一点都带不走。再加...
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实际上就取决于至诚心。第十八愿十声都能往生,但是它的前提要...
佛号怎么念?佛号要声声心心,就是每一声佛号都有你心灵力量的贯注,要念兹在兹。你...
善导大师特别开示: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不能表面上表现得你很善良、很有贤德、很...
送终是大事,一切众生都迷惑这件事情。所以地藏菩萨就在这个法会上,就对着佛以及与...
问: 弟子曾向你求教山西某法师歪讲《法华经》并为弟子授记分证即佛一事。你给弟子...
问: 来自南洋的弟子,可否到东林寺出家?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与条件? 大安法师答...
慧远大师一生充满着很多感应的故事。比如我们有个出木池,慧远大师一来就感得山神给...
觉明妙行菩萨对常摄说:只强顺人情、勉就世故八个字误却你一生大事。这个点示确实具...
请看下面。第三十八段: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由于菩萨有六种神通,他心通、天眼通都...
问: 末法时期白衣上坐,讲僧团过失,谤僧。王翠明女居士讲法出光盘。在家居士常常...
净土宗第四代祖师法照大师,他有一个奇特的经历,就是到五台山大圣竹林寺。法照大师...
我们闭关念佛,很多人就谈到,他一入关就觉得很害怕。害怕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他害怕...
念这个佛号的时候,怎么念得功夫上路、得力?这里教一种方法,一定要使你念出的声音...
念佛的心理背景是要至诚恳切,这四个字是非常重要的。印祖往生前留下的最后开示中,...
请看第三十一:何名念佛之人。定茂想舍准提咒而专门念佛。 前面我们知道这个定茂是...
由于他有欲望,当这欲望满足的时候他很得意,当这欲望受到阻碍的时候,他就生气了、...
我们每一位众生都是被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之海托起来的,只要有大的手段割断牵缠,打...
问: 末学就是根据某居士讲课中说的和写的一本《化解看不见的障碍》小册子,经常烧...
问: 请教法师,什么叫功夫成片?经论中有没有明确的定义。我们常常听说要想往生有...
真正修道人不一定要在这个田地、资身用具上去预作策划。街头一饭,对修行人来说,托...
现在汝等虽然也有一定的信心,也有求往生的心,但是这里一定要注意,如果你求往生的...
修行需要修清净心。但是在我们的执著、五欲六尘还憧憧于胸的时候去谈什么清净,都是...
持经、持咒、念佛,包括这些佛号,全体就是实相,就是阿弥陀佛的心。这个阿弥陀佛的...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
这个「吾」和「身」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认知到,这个「吾」是可以转生为身体...
古人说,修道人他如果修得很有功夫的时候,自然蚊虫就会迁单就会搬家。那自己修行不...
带业往生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横截诸恶趣。这个横,注意了!我们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竖...
佛经里面有一个比喻,很贴切野狐狸的比喻。说有一只野狐狸夜晚进入一户人家的厨房偷...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
别说初学佛的人难以放下,就是学佛比较久的人也不一定能放下万缘。无量劫以来,种种...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
问: 梵网经菩萨戒和其他菩萨戒有何区别? 大安法师答: 《梵网经》菩萨戒是通出...
即便你在念一句阿弥陀佛,口里念着阿弥陀佛,心里的念头仍然向外面跑。这大家会体会...
请看下面第七段:学道当明心。 我们修学佛道要注意明了当下这一念心。无朽,就是八...
问: 您三年连续到秦皇岛讲法,我都亲临来听,可是心中还有疑惑。当年某法师拜师学...
依天台从断惑的程度来分,十方刹土有四种: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庄严土、常...
执持名号跟禅是有密切关联的。经典当中有句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
念佛人能够由专修净业这种善根,感通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极...
这个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不能了解佛心不仅是我们业力凡夫,...
觉明妙行菩萨就谈自己,他在晋明帝的时候(322至325年)。他那一世是一个很贫...
请看第八段:往西方得安稳。这是对多年修行的人,让他得到安心立命的一个开示。勾曲...
【原文】 然十方诸佛,净土无量,经论偏指归极乐者,略有三意: 一为彼佛与此土人...
在大乘教和小乘教当中,这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属于大乘的顿教。顿教里面也包括圆...
一个人如果正当你原来的业力,要系缚你的心要来报的时候,你忽然发了菩提心,按照佛...
《周易》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你是什么分什么社会角色、家庭...

请看下面的《阴骘文》:行时时之方便,作种种之阴功。行就是修行。下面,就是逐件事...

净业三福,庄严人间国土,标指极乐净土

专修净业,自得心开

发心宜事理圆融

慧远大师三十年迹不入俗

在家出家都要报答四恩

蠲租得第的故事

动物往生西方,是否也要具足信愿

忏除业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流光如云相映成辉

在凡圣同居的世间,还有这么一种感应

《阿弥陀经》与诸大乘经意义相通

堕胎对往生西方有否影响

五逆谤法不能往生,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够普遍

闭关念佛截住妄念流

学佛的失独老人很痛苦,应该如何面对

忏除三障诸烦恼,是哪三障呢?

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三生石的故事

凡夫的六根就是轮回的根源

生命的十个阶段

修悟兼顾莲品上上

往生西方可以自己预知时间吗

存什么心太重要了,这是保持人身的条件

九品往生之中品下生

慧远大师《三报论》之大略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信佛力的同时,也要注重信自力

丈夫天天喝酒玩乐,是否还要给他回向

极乐世界的水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怀玉禅师上品上生的故事

劝人受五戒要承担他持不了戒的恶业吗

如何控制自己的傲慢

锻炼身体是执着自己的色身吗

一念十念可往生,为何还要三万五万

净土一法,胜异方便,速疾解脱

静坐时出现境界该注意什么

佛弟子的一言一行是佛法的表达

净土法门是一条捷径,所证之果又非常胜妙

走在五欲六尘的客途上,满面尘埃身心憔悴

「至信」与「至乐」的含义

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人到老年尤其要「净念相继」

遇到求生不能,求死不能的病人该怎么办

逆境也能种福田,看你怎么善用其心

曾经信愿持名,后来退转不念了能否往生

净业行人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人生的老苦与病苦

阿弥陀一句,万法之总持

极乐莲华的状态,是当下心理状态的折射

唯了生脱死才是生命里的大事

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取决于至诚心

佛号要怎么念

修行不能自欺欺人,一定要真实

临终之日千万不要做的事情

自己要建立一个正知正见的防御机制

东林寺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条件

慧远大师感得山神运木建殿

这八个字误却了往生大事

不念佛则获罪无量

居士讲法、僧人居住居士家如法吗

三圣都指归净土

出现恐惧的时候,千万要紧抓这句佛号

念佛要「声缘于心,心缘于声」

带业往生的必要前提

舍咒来念佛

人为什么会瞋恨

以正念的心态来执持弥陀名号

专修、助修与杂修

念到功夫成片才能往生吗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这个才是往生的关键

在无为法契证上谈证位

念佛念经为何要至诚心

第二十愿--系念必得往生愿

改形易道,这个是生命的真相

如何面对蚊虫的问题

横截诸恶趣

装死的野狐狸

第十八愿--十念皆生我国愿

先从梦中醒,再度梦中人

第十九愿--勤修我皆接引愿

梵网经菩萨戒和其他菩萨戒有何区别

这样的欲望,把我们的身心都系缚住

长寿短寿不都是在做一个梦吗

听经只能听一位法师的吗

四土圆融速成佛果

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

极乐世界的天人

净土一法难信就在我们不能了解阿弥陀佛的心

不可自戕身命求往生

汝能修净土,安隐无惊疑

千经万论偏重指归极乐世界的原由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心可以转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