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随机推荐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

惟觉老和尚《如何追求真富贵》

一 世间上的富贵、幸福与快乐是假的, 好像花儿一样,今天开了,明天又谢了。 佛法浩如烟海,一般人常说佛法无边...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

你的一次参与是动物一生的痛苦

你的一次参与是动物一生的痛苦,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呼吁终止动物娱乐表演。 十一长假,...

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那你走错方向了

在禅宗有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禅师在僧团中闭关,他闭关的时候,一天吃一顿饭,他每...

【推荐】淫欲之害

一、什么是淫欲之害呢? 好,我们现在来看看。我们先讲现在新打的附录四,《八师经》...

家属能为亡者助念,是否对临终者更有利

问: 很多家属请助念团去助念,多数情况是自己不念,忙里忙外张罗着处理后事,最多偶尔念一会儿,这样是否有点颠倒...

用功没巧,只要一门深入

古人讲: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你看今天就是初三了,快不快呢?这个就是无常嘛。一天就...

成佛的七种功德

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

有种梦想如此实现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们这一座小庙,只有我们两个和尚,我下山去化缘的时候许多人对...

把佛法灌输到生命中

你能够没有妒嫉心、没有障碍心,你就不会有烦恼了;能够不起嗔恨心,你已经从中得到很...

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我们活得痛苦的时候会哭泣;我们受到委屈的时候会哭泣;我们受到严重病苦的时候会哭泣;我们烦恼重的时候会哭泣,正...

行医与学佛

人们在生病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医生、医药,在患者眼中,医生往往显得非常高大,因为自己...

祸兮,福之所倚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上天在赐给你福之前,往往先派给你祸。 如果你在祸面前心平...

【大藏经】彻悟禅师语录

彻悟禅师语录卷上 嗣法门人 了亮等 集 示众 普说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

积极护生,如法放生

一、古代放生与现代放生之乱象 据经典记载,救护生命是佛陀教导的护生理念。当一些动...

圣严法师《永不疲倦》

不寐夜长,疲倦道长,愚生死长,莫知正法。(大智度论卷三) 失眠时觉得长夜漫漫,疲倦时觉得路途遥远,而愚痴的人...

在「不幸」之中获得觉悟的机会

在一个父母离异、舅舅痴傻、爷爷病痛大半生、奶奶跳楼自杀的家庭里长大,我的生活始终...

天台八教丨渐教

渐教,是通过有次第有阶位的方式,根据众生的根机,按其所求所需而设立的一种方法。一...

为小狗念的经

宋朝新罗的高僧元晓,年轻的时候曾跟随大安禅师修行。 大安禅师是和布袋和尚、济公一样的人物,穿着破烂,每天在街...

以专修念佛来对治修行上的偏差

疏文:弥远者,厌生为患,亟欲灭生以归于无。而灭非真灭,祇益劬劳,终成轮转。如牛坏...

历代放生诗选

一、唐 白乐天 香饵见来须闭口,大江归去好藏身; 盘涡峻激多倾险,莫学长鲸拟害人...

【大藏经】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

信愿称名退病魔,皈命弥陀获新生

病苦缠身寻出路,亲近弥陀获新生 李忠生居士,1963年生,法名净忠,是吉林市丰满...

什么是念佛人的都摄六根

为什么念佛人要都摄六根呢?都摄六根不是都摄那个第一念的相状,不是说你眼睛不要看,...

以德报怨,化敌为友

卡尔是一位卖砖的商人,由于另一位对手的竞争而使他陷入困难之中。 对方在他的经销区域内定期走访建筑师与承包商,...

蕅益大师:大病初起求生净土(六首)

一、 阎浮百苦镇煎熬 赖有摩提路匪遥 六字洪名真法界 一声凡念海全潮 浊流寸寸清...

【佛学漫画】鉴真大师

鉴真大师...

《印光大师与周福渊女士书》学习感言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与周福渊女士书》虽是给周福渊居士的回信,实则是对我们末世所有女...

见佛生欢喜得生天

过去南印度有一个习俗,家中未成年的女孩必须早起,将庭园及家门内外打扫干净。城中一...

【大藏经】显识论

显识论一卷(从无相论出) 真谛三藏译 一切三界但唯有识。何者是耶。三界有二种识。一者显识。二者分别识。显识者...

在家佛前自受五戒仪轨

(一)唱香赞: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

【大藏经】【注音版】嗟韈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嗟韈曩法天子受三归依获免恶道经...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问: 念佛行人如何看待疾病? 大安法师答: 疾病有种种情形,有的是现生的四大不调产生的疾病,那就要调整我们的...

昌臻法师《佛七的目的意义和一心不乱》

我们的念佛七今天开始了。我想在这里谈两个问题: 一、 念佛七的目的及意义 打念佛七,这个打字,就是举行的意思...

造佛像有什么功德

造佛像是一个因缘,就是本经这个地方说的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有些人并没有马上去...

人生七苦

第一苦:生 作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生乃是所有后续苦难的基础,活着就是受苦。正如几何学中的公理一般无需证...

持戒现世都会有趋吉避凶的效果

广化老和尚的《五戒相经笺要》讲到说,过去在湖南有一个祝圣寺。祝圣寺有一个老和尚传...

人生的十个好习惯

1.说了就要做(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全部道德的基础。一个言而无...

念佛人把求生净土当作第一大事

修净土的人要能敌得过生死。生死好比是敌人,净土行人好比是战士,弥陀名号好比是宝剑...

出离四流便得四乐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的时候,对比丘们开示:很久以前,有一次三十三天的...

【大藏经】菩萨戒本经笺要

菩萨戒本经笺要 慈氏菩萨说 北凉天竺三藏 昙无谶第二译 北天目蕅益沙门 智旭 笺 ○大文为三。初归敬述意。二...

欲望来了怎么办?你需要这十五个退欲灵丹

对治手淫最重要是防患于未然,在你被淫欲控制将要手淫前,不妨吃下这15个退欲灵丹,...

为道当行坦途

绵亘数里的高山峻谷间罕有人烟,除了入山采宝的商人外,就剩些亡命之徒藏匿其中。 这天,一列满载珍宝的商队取道经...

肆意口业,堕畜难言

不诚实的人你就被人瞧不起,你就是再富贵,由于你不诚实你没有戒律精神,大家都会小看...

做这四种善事会招致恶果

善男子!有四善事,获得恶果。何等为四?做四种善事,会招致恶果,哪四种呢? 一者,为胜他故,读诵经典。 二者,...

造什么业就感什么果

人的相貌本来很好看,但是一起瞋恚心,马上就变了,对人常起瞋恨心是不好的,果报是什...

如何延长自己的寿命

问: 我以前是算命的,感觉命越算越薄了。会有自杀的冲动。现在怎样才能延长寿命? 玄若法师答: 很简单啊,想要...

无明烦恼的根没有拔掉,一遇境界就做不得主了

镜子本来有光,只因被灰尘蒙住了,经过磨擦磨擦,转凡成圣,把脏东西习气毛病除掉了就...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宿生恶习作拉锯战,自觉力、省察力稍一薄弱,道心就退转了。好...

修行人不与俗人混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者,实为修行人。如果约发心来讲...

【大藏经】三论玄义

三论玄义 慧日道场沙门吉藏奉命撰 总序宗要。开为二门。一通序大归。二别释众品。初门有二。一破邪。二显正。 夫...

圣严法师《智慧是诸佛之母》

慈悲和智慧是一体的两面,是分不开的,但是它功能和表现不同,以智慧作为菩萨与佛慧命的母亲;以慈悲作为关怀及救济...

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

这个事情是这样:我们在无量劫的生命的流转当中,经历过很多很多次生命的经验。有些经...

文殊菩萨的事迹与思想

(一)文殊的事迹 文殊师利,梵文manjusri的译音,略称文殊。新译曼殊室利。汉译为妙德,义为万德圆明,皆...

阿弥陀佛十种力的威德

一切诸佛都有十力、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对这些佛教的常识,我们还是要了解。十种拯...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俗话说瞎子点灯白费蜡。有人却不这样认为,盲人点灯,自己虽然看不到,却能点亮周围,让其他好眼睛的人能看到,盲人...

受过菩萨戒,那个愿力会产生一种动力

为什么要这样发愿呢?因为法性无断绝故。因为你既然整个修行,就是正念真如随顺真如嘛...

能令世与出世间圆满的药师法门

清朝时候,顺治皇帝的国师玉琳国师,他就很赞叹药师法门。他作了一个《药师经》题语,...

培养第二念的觉悟

我们一生当中你的造善造恶,就是第六意识决定了。当它是迷惑颠倒的时候,那么我们就必...

放下仇恨才能解放自己

我把心里一直记恨的人列了一张清单。这其中伤害我最深的人,是我的一位远房叔叔。 童...

好景不长

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说法时,国中有一淫女,名曰莲华。 她自觉地发出善心,去放下一切世事,出家为比丘尼,独自向...

一辈子修持净土,究竟能不能去呢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那么佛性是什么呢?佛就是觉悟,一切众生都有觉悟的本性...

尽心布施必解贫困

《法苑珠林》上记载:隋朝的时候,终南山有一位高僧,法号叫普安,因为他是一位圣僧,所以凡是他所到的地方,大家都...

地藏菩萨的化身无处不在

【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

大醒法师《拜佛要诀》

为什么要拜佛 佛教徒为何要拜佛呢?是佛需要我们拜吗?还是我们需要拜佛? 佛就是觉者。觉就是对一切事、理都明白...

蕅益大师:选佛谱—净土横超门

按选佛谱分十五门,第十四、净土横超门,明四土九品位次,至为简要,故今录入。 谱曰...

【推荐】自私到头是愚笨

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别人,这就是自私。 世界上一点都不自私的人大概没有,自私得透...

因爱则生忧,因爱便有畏

一、《圆觉经》: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

佛教中的九种食

佛教认为食有长养、资益之义、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食的种类有九种:段食、触食、思...

慈悲心和智慧

为了建立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应该培养慈悲心,增进智慧。悲智双运可以使人们达到完美的境界。如果我们只具...

思惟十二光如来的功德

阿弥陀佛这十二光如来的这种功德我们要常常思惟。当我们某种烦恼现前的时候,你就思惟...

以僧众为对境修恭敬

僧,是四人以上的出家的团队,不局限于某一个人。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僧众,对于各位...

快乐如果是真的,那它就不应该消失

一位年青的西方僧侣刚到阿姜查的森林寺院中的一家分院,并请求准许留下来修行。 我希...

玄奘法师梦中得诸佛指点:佛经不可随意删减

据《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十记载,玄奘大师开始翻译《大般若经》时,此经梵本总...

圣严法师《再论积极》

曾经有人问我:师父,我看了很多有关积极人生观的书,希望能鼓励自己不断的努力。可是,看多了以后,反而觉得压力沉...

这四个字非常重要,念佛行人应该这样用心

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印光大师 印祖往生前留...

改短命为长寿的方法

1、忏悔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 2、从今以后,决心永远不再杀害或虐待动物,并且改掉好斗争的习气。 3、发大慈悲...

古佛应世名震十方,寻声救苦娑婆缘重

娑婆世界,苦事最多;娑婆众生,耳根最利。维我观音大士,慈悲心切,故与此世界因缘最...

杀佛杀祖

临济有一天去拜访达摩灵塔,守塔的和尚问:你是先拜佛,还是先拜祖呢? 临济说:佛和祖,我都不拜! 塔主觉得不可...

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

但随众生,见闻得益,故说为用。 前面是讲因地的随顺,这个地方是讲果地的妙用。当我...

佛像的真义与不敬的果报

恭敬佛像之学处分三: 一、真实义;二、以公案说明不敬佛像之果报;三、应学恭敬 一...

【大藏经】瑜伽集要焰口施食仪

瑜伽集要熖口施食仪 夫欲遍供普济者。虞恳至诚严饰道场。随力备办香花。供养饮食净水等已。依位敷坐竟。归依上师三...

佛教徒与非佛教徒的修善差别

我们看到很多非佛教徒,也会做一些慈善事业,他们也修善,我们佛弟子也修善,这两个有...

修行为何要远离恶友

问: 师父,为什么我们修行要远离恶友呢?那些恶友,难道不是生了病的孩子吗?也需要我们去帮助啊!请师父慈悲开示...

莲忏法师《地藏经简答100条》

第一条、地藏经全称是什么? 答:地藏菩萨本愿经。 注:此答是依一般常诵本的题名。 第二条、地藏经是何人所开示...

念佛法门要知他力即自力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这种解释非常好...

念佛的三大利益

一、一句佛号,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第一句来自《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至心念佛一声,能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从...

法无自性,随心所现;所现之法,全是自心

问: 般若无相,不受一尘,云何广辩四缘及诸因果? 答: 夫佛道正法,皆从缘生。故...

手淫导致身体衰颓的一些信号

手淫无害论当下极度盛行,对青少年的危害极其严重!关于手淫产生危害的具体原因我已有帖子专门介绍了,这里侧重介绍...

【大藏经】分别善恶报应经

分别善恶报应经卷上 西天中印度惹烂駄囉国密林寺三藏明教大师赐紫沙门臣天息灾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

一击忘所知——香严禅师的悟道因缘

香严禅师和沩山禅师同为百丈禅师的弟子。香严禅师对于佛经的道理,研究得很透彻,如有...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中的「直心」

问: 如何理解直心是道场中的直心? 大安法师答: 直心就是正直心、真诚心,而凡夫众生大多是弯曲的心,伪诈的心...

【大藏经】最无比经

最无比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其无量大苾刍众,无量...

开悟和没开悟的人心境之区别

原文: 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

信乐涅槃得解脱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当时,舍利弗尊者也住在此处。 一日,舍利...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施灯功德经

佛说施灯功德经...

远离五种邪命

缘有两个,第一是远离恶缘,远离恶缘就是要远离五种邪命和五种不正见,尤其作为在家居...

看看这些话你也许会改变很多

一、 不要评价别人的容貌,因为他不靠你吃饭。 不要评价别人的德行,因为你不比他高尚。 不要评价别人的家庭,因...

北大研究生出家记——我一无所有,但非常快乐

在跟我结婚前,她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东西,一分钱都不要; 第二、...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这是拨正一种观点,而且在省庵大师那个时代还是很...

横死可以往生吗

问: 一个人有信愿行三资粮,不管佛号念的多与少、功夫浅与深,都能往生。可是有人说...

不容父母何以容天下

我们都是父母生而养大的,但是每位父母都不是完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正因为有很...

佛教新年祝福语

1、集曼陀之雅华,旃檀之凝香;祈万佛之祥光,龙天之赞唱。舒畅为地,福慧为基,悲智...

生重前行,死归净土

前面谈到的全是我们自身的事,你不要像看热闹一样,以为在说别人,其实就是讲每个人目...
重新加载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