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界诠法师文章「或有钞写圣文」钞写应该是提手边那个『抄』;「体多舛错」现在也有一些地方道场啊...现在佛法的传播也好,人们的信仰也好,越信越偏,只是向外求而已,拼命向外求,不是...佛法大要,总为戒定慧三学;法海浩瀚,无出经、律、论三藏。通而为言,经、律、论各...【淡然安静守护慈悲】 别期望所有人都能懂你,那是不可能的。更不需要强求着去懂所...生病能治治嘛小病从治,大病从死。原先我们医疗室有个师父他负责,有个师父发高烧了...人生来的是那么的偶然,父母没有与其商量就把人带到这苦难的世界。其实并不偶然,一...一、境界 佛教中有言:净化身心,转染成净,转迷为悟。染的是外境(事物),迷的也...『方便妄语』:就是种种显异方便借鬼神的力量,或借外在的力量,现在人他会制造一些...佛陀时代,教育的导师是谁?是佛陀。佛在说法,佛在建立僧团修梵行,修解脱法。社会...我本来是1978年农历七月初五来到平兴寺,准备出家,师父说出家要选择日子而且要...你看玄奘大师那么艰辛去印度取经求法,我们今天佛法送到我们的身边,我们对佛法会怎...我们修行期间,往往会投机取巧,贪图速达,就是快一点,快一点达到。 比如说居士们...【五者,虽具男形,六根无缺,五欲缠染,出家甚难,今得割爱出家修道,披着佛衣,受...出家真正要放下,然后要老老实实,坚持过着佛门这种清淡的生活。 每天定一些功课,...佛门今天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真修则不能息心,真学则不能专志。营事则畏烦,...既出家,不管你在哪里常住,请记住以下黄金定律: 第一则:常住不养闲人,僧团不养...北方有一个地方经常所谓的行头陀,他头陀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每年制定一个时间呢,整...我们已经闻到佛法了,无论老小,都赶紧修行是要紧,要放下身心来修行。修行大家都想...第一,观想 依《观无量寿经》说: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一、愿我先世及今身所种善根,常系在心,终不忘失; 二、愿我回向菩提常得供养一切...命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 喜庆时,说很多好话,就能永保吉祥? 新婚之夜,枕...在家人通常说:心好就好了嘛,受什么戒嘛,不受戒与受戒就是有这个体,有受体,受体...现在在家居士,你别看他愚夫、愚妇、老太太,他们真正往生的时候表现得很不错,有些...现在要真正找到一个像彻悟大师讲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的人,实在是太少了,都是泛泛...那么现在也有二宝,现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宝,不承认僧宝,也就是说二宝居士,皈依佛,...《地藏经》里面,告诉我们种种的修行的方法。我那年在柘荣跟居士讲《地藏经》的时候...受菩萨戒是一件非常殊胜的事情。要发起三种决定的信心才可以。哪三种呢? 第一种你...闻具足,就是听闻正法。就是以你们那种好乐心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 这个听闻正法...每天事务的杂乱有时令人心烦,常会想下一步怎么办?一切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光阴的...修止观,先修止。 系缘守境止: 系心鼻端脐间,我人心散乱,粗重的妄想纷飞,欲令...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我是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续三年都闹饥荒,以后也都...戒是佛亲制的,我们后人,现在也有人提倡说要改戒相,修理戒相。现在有大德,某大德...业果 业力万殊,招感果报亦各别。此果报不外有漏果和无漏果二种。有漏果是有漏业因...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是其根本,以大悲为基础,以方便为究竟。《华严经》云:发菩提心者...印者,印定义。法相楷定不易之义。内外之分,真伪之辨,正邪之别,皆以法印印定其说...佛典分世界之成坏为成住坏空四期,或称四劫。劫者,译云时分、大时、长时,此大时不...欲者贪欲,淫食二欲强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为欲界。此界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四洲...依三界施设九地,欲界一地,色界四禅分为四地,无色界四空分为四地,共为九地。 一...总说五戒 学佛者,在受三皈后,实践规则,即从受持五戒开始。受持五戒能获大功德,...菩萨行位,就因果合说,总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佛果。若开十住...对于出家人来说,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比丘。受完戒后,要坚持学戒,...传流 从第一次结集,优波离尊者诵出律藏为最初律部。随后二次三次四次的结集。自此...史略 密宗又称真言宗。以大日如来所说的《大日经》为一切如来秘密之教。大日如来所...俱舍宗 自佛灭后百年余,佛教产生异议而逐渐分裂,义学纷纭。直至佛灭后九百年初,...苦谛 即三界六道之苦报。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即有情世间、器世间。苦以逼...三十七道品: 四念处:身、受、心、法念处。 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十善含摄在五戒之中,故常有五戒十善并称。修五戒十善,同得人天果报。十善亦为五戒...宗义及学统 华严宗是依《华严经》而成立。释尊初成道,悟法界真理,于其自心证得而...学统 唯识宗,又称法相宗。说明万法唯识所显及分析诸法相状。 佛灭后九百年顷,弥...结集三藏 佛应世时,亲闻佛说,佛示寂后,依佛遗教。佛之遗教,由诸圣弟子所闻持结...史略 弥陀净土,源于晋代慧远大师,于庐山结白莲社,在阿弥陀佛像前立誓发愿往生西...史略 宗是宗旨,一人所主张的学说,一部经论的理论系统,皆可称宗。宗有教派、有创...源流 佛教分显密和教宗之别。宗指禅学,禅宗是以心传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从声闻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众要确保人身不失,故应守持五戒、八戒及十善法等。...鬼的定义是什么呢?鬼类中的饿鬼比较多,鬼当中也有大鬼小鬼,有财鬼无财鬼,有的有...(原载于《法音》杂志2002年第11期) 界诠法师,1959年出生于福建省福...记得十六年前的今天,我才刚到佛学院来求学。十六个春秋已经过去了,每当想起在学院...一、学统 北齐慧文禅师,读《大智度论》悟一心三观。南岳慧思承此一心三观,并依《...【僧尼破戒者,所谓畜养奴婢僮仆牛驴车乘田宅、种植园林华果、金银粟白】 怎么样算...皈依的对象是什么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下午很多人来打往生普佛,这也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也是佛事行为,时间久了,到处的人...凡要出家先应知道,出家所为何事?我适应出家否?我为何要出家? 一、出家的动机 ...传统大德们怎么弘扬,我们怎么去做。所以说宁信古人不可信今人。今人如果说他是一个...1、杀生戒 不杀生戒。生是有情生命,杀是用各种器具,断绝有情生命。杀戒以杀人为...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每一个人各自的因缘不同,有福报跟没福报相差很大的,不是他脑子不好使,也不是他生...遇苦、受苦、知苦、觉苦,当下生什么心?厌心还是怨心? 常人遇苦心生抱怨,以为都...以怎样的心态来念佛? 用欣求极乐,厌离娑婆的心念佛,并非念佛等死。弥陀名号有无...人们做着种种苦力,才能够造一个房子。所以建庙造伽蓝,一定要有人修道,否则就是祖...出家路漫漫,从无知到信仰,从舍俗到出家,从净人到沙弥,从沙弥到比丘。 出家落发...修行,最主要一个根本的东西就是要有信心、要有道心。信心没了,做什么都不成。最主...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谤三宝说者。犯轻垢罪。 为利...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一一教受持大乘经律。...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 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粪扫衣】,就是到垃圾堆去捡破烂的布料,然后呢拼凑而成粪扫衣。有的呢是到埋死人...为何不能栖心道业呢? 我们有种种执着,虽修学佛法亦不入心。我见炽盛,贪嗔痴具足...念佛珠,念佛咒计数,变装饰; 佛像是恭敬供养,却变艺术品; 寺院是修行办道处所...经文:若有断者,名菩萨行,名真持戒,名为贤士,名佛弟子 能断贪爱的,才是真的学...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是根据三藏的内容分成十二类。 第一个是叫契经。 契经,本来经的...法眼文益禅师(五代): 拥毳对芳丛,由来迥不同, 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 艳...问: 通俗说下佛教说的贪嗔痴到底是啥? 界诠法师答: 贪,贪什么东西呢?贪世间的种种种种都叫做贪,你贪好吃...凡夫众生,你要一直精进的比较困难,一段时间会很精进,出家人也是如是,在家居士也...南无阿弥陀佛你这句佛号从哪里来?从心而起,从我内心冉冉而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是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续三年都闹饥荒,以后也都吃不...我们所用的任何方法,无非使我们本具的心性凸显出来,本能的自性发挥作用。学习佛法...而菩萨为利养故。应答不答。倒说经律。文字无前无后。谤三宝说者。犯轻垢罪。 为利...每一个人有各自的因缘不同,有福报跟没福报相差很大的,不是他脑子不好用,也不是他...出家师父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在当今社会,这个问题可能会引起热议。其实在佛陀...依佛法看,怎么样才快乐?少欲才能够满足,随缘才能自在,最重要的得人身,闻佛法,...(佛说十重四十八轻戒)第十五条: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人,六亲,一切善知识,应...皈依若干年以后,因缘成熟了,要受持五戒。皈依三宝,只是种善根而已,算为佛教徒,...什么人可以皈依呢?有人说我皈依没吃素,能不能皈依? 在印度佛住世时,乃至经典所...三宝物分佛物、法物和僧物。 佛物有供养物、受用物、献佛物、施属佛物四种。 供养...如果菩提心没有生起来就很容易退转,这是不变的信仰。 不变的信仰,信什么呢?信三...有人问我说短期出家,你有什么看法?佛教本来没有一个短期出家的。出家就出家,然后...出家僧人应有三种责任: 一、为僧者,维护僧家形象,如法如律。令未信者信,已信令...修道人有几点应注意: 一、忌: 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知道的或不知道,妄加判定。心...一、高声念:声音洪大,把全身之精力,都贯注在一句佛号上,对治昏沉懈怠,驱除相续...
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这两句话对我们现在人来说,尤其是明显。 生死甚难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