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首页

临终开示要特别避免的一个障碍

《安乐集》言:又《智度论》云,一切众生临终之时,刀风解形,死苦来逼,生大怖畏,...

对地狱业境现前的老人临终开示

下面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开示的重要性。 比如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临命终人出现的征兆...

对净土「他力」的善解、善用与善得

净土法门是以他力为主的得度方式,从修行者而言,信、愿、行三资粮是学修净土的根本...

福报不是一辈子修来的

我们现在讲说,一个人,众所钦敬,诸天卫护,这里面是有法的。为什么说修福的人,他...

为什么有些声闻弟子示现有三毒的烦恼跟习气

我们看本迹之相。 示众有三毒 又现邪见相 我弟子如是 方便度众生 若我具足说 ...

无论你观佛的形象,还是念佛的名号,都是在作佛

问:《观经》专明作观,何谓不劳观想? 答:此义即出《观经》,彼经因胜观非凡夫心...

鱼离密网游沧海,雁避虚弓入远天

鱼离密网游沧海,雁避虚弓入远天是说的譬喻。我在这个娑婆世界不可以吗?我可以嘛,...

修福没有修慧,又造了很多罪

如智者见水中月,如镜中见其面像。 我刚才说我们出家人丑陋的事情──争徒弟,你们...

远离无益的苦行

精进修诸道法时,善能觉了,不谬行于无益苦行,常勤心在真法中行,名精进觉分。 这...

两土比较,它的苦乐悬殊很大

上面从概述的角度谈到西方极乐世界无有众苦,但受极乐。那么下面这个注解呢,就具体...

什么是缘修与真修

(三)十界差别: 图片 释义 这个观念我们再把它强调一下。本经的正修,一心三观...

思诸法如梦,降伏现前的爱取烦恼

正示观行分成两个观行,来降伏我们的现前烦恼: 第一个、思诸法如梦;第二个、观心...

圆通法师入竹林寺

在《高僧传》上说到一位高僧的事情,这件事是在南北朝在北齐的时候(这个齐最后是为...

无心即是真清泰,有染如何望宝莲

无心即是真清泰,有染如何望宝莲,这两句话是说到阿弥陀佛国的方法。无心即是真清泰...

来往轮回从此息,死生烦恼莫能缠

来往轮回从此息,死生烦恼莫能缠, 我们在这个世界,有时候生,有时候死,生死的时...

骄傲狐狸的譬喻故事

我现在讲一个小小的故事。有一个,在山里面一个隐士,这个隐士,他虽然是隐起来了,...

如狼守斋的故事

在我们出家人的广律(藏经里面的广律)上说一件事。这是佛在世的时候,也可能有这么...

因地心和果地觉如何融合

此经独诠无上心要,诸佛名字,并诠无上圆满究竟万德,故闻者皆为诸佛护念。又闻经受...
更多最新文章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长...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土法门单刀直入、直指众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信愿持名,乘托阿...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耶ye 2)南na 无mo ...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大慈大悲悯(mǐn)众生,大喜大舍济含识,相好光明以自严,众等至心皈命礼。 南无皈依十方...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住乐(yu)音树下,与大苾(b)刍(ch)众,八千...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度阿若憍陈如,最后说法度须跋陀罗,所应度者皆已度讫,...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

佛说八大人觉经

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御製无量寿佛赞  西方极乐世界尊,  无量寿佛世希有;  能灭无始亿劫业,  令彼苦恼悉消除。  若人能以微...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ye) 南(nan)无(mo)达(da...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
更多佛教经文  注音版经文

佛学常见辞汇(十一画)

【假】 1.借的意思,诸法无实体,借他而有,故名假,如借五蕴而有众生是。2.虚妄不实之义,诸法因缘和合而有,...

【推荐】佛法初识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 ...

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菩萨因何名观世音 阿缚卢枳多湿伐罗。汉译观自在,指菩萨观有不住有,观空不住空,闻...

出家人托钵乞食的含义与由来

乞食,又称为托钵、分卫、行乞,是比丘为资养自己色身,乞食于人的一种行仪,也是比丘...

佛教十恶与十善

【十恶】 由彼三业,能成十恶。恶者乖理之行,谓众生触境颠倒,纵此感情于身口意,动...

在家居士应注意的威仪

什么是居士? 答:是指虔诚信仰佛教,并且受了三归五戒的,优婆塞(男)优婆夷(女)...

居士在寺院挂单应注意的事项

居士住在寺院修行,在佛教中称为挂单。这也是从行脚僧到寺院投宿挂单引申而来。在汉传...

合十的意义

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 合十对佛教徒言,是最熟悉不过的招呼方式,合...

什么是般舟三昧

各位有缘,阿弥陀佛,在净土法门中,有一种特别的修法,大精进、大勇猛、大行持,不是...

寺院和庙宇是一回事吗

人们常把寺院和庙宇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两回事。寺院虽然已中国化了,但毕竟是外来的,是专门供佛、敬佛的道场。佛...

出家人为什么要光头

有位年轻的朋友问我,经常在小说中看到某人看破红尘,落发为僧,遁入空门的说法,剃光头似乎成了和尚的标志,请问修...

中国的佛塔有几种类型

1、楼阁式塔: 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最高大、保存数量最多,是汉民族所特...

戒定慧

(一)修戒 戒的定义是不当作的不能作,应当作的不能不作。总括起来就是《增一阿含经》卷一的迦叶佛偈,也就是一般...

寺院有哪些「职位」?「人事变动」分哪些程序

佛教寺院,尤其是大丛林,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寺院内部行政机构分工明确。以禅宗...

佛经读诵安置须知

读诵须知: 1、经典乃三世诸佛之师,如来法身舍利,亦当作真佛看,不可作纸墨等看。礼诵持念,种种修持,皆当以诚...
更多佛法入门

受菩萨戒后,吃蛋犯什么罪

问: 受了在家菩萨戒,吃没有生命的鸡蛋、没有半月半月诵戒,犯什么罪? 天因法师答...

每日至诚拜佛对往生的意义

问: 每日至诚拜佛对往生的意义? 大安法师答: 拜佛是五念法门的其中一条,就是身...

梵网经菩萨戒和其他菩萨戒有何区别

问: 梵网经菩萨戒和其他菩萨戒有何区别? 大安法师答: 《梵网经》菩萨戒是通出家...

每天忏悔罪业,罪业的念头是不是又会数数熏习

问: 请问法师,法师一直在讲重罪问题,必须至少忏一年,见好相为止。那么如此说来,...

舍报往生法是否可取?

问: 是否存在舍报往生法,即舍去当生快速求生净土,在家人可以操作吗? 大安法师答: 在净土宗的历史上,舍报往...

星云大师《如何启发聪明智能》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很聪明,有智能,但是聪明智能不是你想要就有,想要就能得到。怎么样才能聪明有智能?我有六点意见...

为什么古代禅师一句话就能令人开悟

问: 修行要长期熏修,可是为什么古代禅师往往只是一句话就能让行者开悟? 惠空法师...

如何去报佛恩?

问: 如何去报佛恩? 大安法师答: 要思惟佛对我们的恩德,那是比山还高,比大地还广。用大山之高、大地之广来比...

出家人在生活中如何运用善巧方便

问: 出家人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善巧方便? 慧律法师答: 法无定法,善巧方便只要你用佛的心,同时又能拿捏得...

清明节应该怎样正确的祭奠祖先呢

问: 每年的清明节,我们都会祭奠我们的祖先。请问,应该怎样正确的祭奠祖先呢?能否...

圣严法师《如何认清自己》

问:想请教一个说来简单,却很难做到的问题,那就要如何认清自己? 答:在我指导修行时,「认清自己」的层次分为 ...

睡觉前不能念佛吗

问: 有人说睡觉前不能念佛,可有此事? 证严法师答: 「阿弥陀佛」是文字相,是一句佛号,其实佛就是人,因为他...

念佛为何还要修观

问: 我们一路念佛就好,为什么要修观? 净界法师答: 我们总有一天会到达死亡。我们绝对不能忽略了烦恼的势力,...

丈夫喜欢打麻将怎么办

问: 丈夫特别喜欢麻将,可我却是最讨厌的,所以经常吵架。瞋恨心很重,这样会火烧功德林吗? 大安法师答: 佛弟...

大安法师对初学佛居士的问答开示

问: 我们是刚学佛的居士,今天来是请法师指点迷津。对什么是净土法门,我们还不了解,请法师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
更多佛学问答

【佛教词典】我慢

谓于五取蕴等。随观见我或我所。由此起慢。乃至心自取。总名我慢。...

【佛教词典】无尽财

行宗记·释三十舍堕法:“无尽财即常住长生库。”(戒疏记卷一○·四三·八)...

【佛教词典】法华十罗刹法

(经名)一卷,失译,法华经陀罗尼品所列十罗刹女之修法也。...

【佛教词典】世福

三福之一。指行忠孝仁义之世善,感人、天之福果。据观无量寿经之说,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勤修十善业等...

【佛教词典】智愿

智、愿之合称,指佛果之智慧与因位之本愿。或指依智慧所发之大悲弘愿。往生礼赞偈(大四七·四四一上):“弥陀智愿...

【佛教词典】阿耶穆佉国

阿耶穆佉,梵名 Ayomukhī。位于中印度之古国。大唐西域记卷五载,全国周围凡二千四、五百里,都城临殑伽河...

【佛教词典】二种独觉

(名数)麟喻独觉,部行独觉也。...

【佛教词典】着贪

【着贪】 p1253 法蕴足论八卷十三页云:云何着贪?于自财物及所摄受,起贪等贪,执藏防护,坚着爱染,是名著...

【佛教词典】迦罗镇头

(譬喻)迦罗与镇头皆果名。迦罗果有毒,镇头无毒,而二果相似,以譬比丘之持戒破戒。涅槃经六曰:善男子!如迦罗迦...

【佛教词典】大寂法王

(术语)称大日如来。梵译曰牟尼Muni,译为寂。如来之身口意,离一切之烦恼。故云寂。大日经一曰:牟尼诸法王告...

【佛教词典】心自在者

(术语)言阿罗汉解脱一切定障而禅定得自在也。即俱解脱阿罗汉也。法华经五百弟子品曰:阿罗汉心自在者。...

【佛教词典】头陀十八物

头陀所使用的十八种道具,即杨枝、澡豆、三衣、瓶、钵、坐具、锡杖、香炉、奁、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镊子、绳...
更多佛教词典

五浊恶世唯有靠净土法门带业往生

劫浊,劫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一切浊恶之法聚集的一个时代。 那么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当...

念佛念经时流泪是好是坏

原文: 念佛发悲痛,亦是善相,切不可常常如是。若常令如是,必著悲魔。悲魔既著,终日悲痛,或至痛死。此种皆由不...

净土经论撷要

弥陀因地 《无量寿经》云:过去久远劫前,有佛出世,名曰锭光。次名光远。次名龙音。...

妄想之心周遍天地,却不知专心念佛

原文: 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谓向外驰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学佛...

净界法师:十念必生愿

我们看第十八愿的:十念必生。前面的消除灾障、增长福德、善根不退,都是约着我们现生的角度来说;以下的第十八、十...

圆瑛法师:答何明亮居士问六则

问一:念佛为何限定七日? 答:克期取证故。放下万缘提起精神,勇猛精进,期得一心不乱。一七未成,再继二七。本堂...

净土法门的本质特点——感应道交

在慧远大师身上,无论是他的知见,还是他的修行实践,都体现着感应道交的特点。 例如...

一切依正庄严都是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

明上住处、生处种种庄严,皆是阿弥陀佛大愿大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 这是总结开示阿弥...

净业若成 禅宗自得

净土宗的祖师里面,在开悟之后的一个特点置彼而取此。这句话很重要。那为什么要置彼而...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同样会遇到生病的问题。下面学习...

《观无量寿佛经》第八观:像观

【经文】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①...

死后的去向与临终处理的关系极大

实例一: 有一天,朋友打电话来要我去助念。我进门之后,没见有人在亡者身边帮忙,我...

念佛愈癣疾

潘万宗居士。吴江(江苏)黎泾港人。中年丧子,因此发出世之心,前往南海佛顶山,请求...

没有三皈依能往生吗

问: 没有三皈依能往生吗? 大安法师答: 一般来说,如果我们要学佛念佛求往生的话,应该来受三皈依。如果你三皈...

从心底至诚恳切念佛,才能感佛相应

我们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们要发长远心、精进心,要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人上...
更多净土文章

慧律法师《感受错误就会增添烦恼》

信徒问:师父!什么是开悟? 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命。 透视人生悟得真理,而能不迷惑,这就是个开悟的人。 开...

家长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懂事孝顺

问: 我侄子今年十七岁,父母已离异,学习、生活主要由爷爷奶奶照顾。学习成绩还可以,但却内向寡言,不善交流,特...

金钱,用了才是自己的

从前,有一个人很会做生意。他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是适宜于什么样的人所爱用,因此,一切杂物,一经过他的转运,很快地...

非大悟大彻,无自由之分

贫者忧无财,慕富人之为乐,而不知富人有富人之忧也。贱者忧无官,慕贵人之为乐,而不...

寻找心的本来

学习任何一部经典,首先要知道它的重点是什么。 很多人可能觉得,重点就在于法的本身,在于经教,在于功课。于是乎...

为什么到净土,不是去享受快乐的

诸位想想看,你为什么到净土去,不是去享受快乐的。你看《阿弥陀经》前半段,用快乐来...

经常这样观想,随时都诸佛菩萨护念你

昨天讲的地藏菩萨圣德大观,他捡一个木头黑漆漆的地藏像都可以得到加持,而且他还不是...

阿弥陀佛摄受众生的最低标准

《华严经》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一种大根器修行净土的方法。有些人说:我的根器不...

不管遇到什么因缘,它就是回光返照这个明了的心性

我们佛教在止观当中的修学,因为修行人因地发心的不同,大致上我们有二种的差别:一种...

如何看待「丛林以无事为兴盛」

记者: 您如何看待百丈怀海禅师所撰的《丛林要则》中丛林以无事为兴盛这句话? 传印长老: 祖师要求高啊,百丈怀...

再怎么聪明,也抵不过业力

修行和做事业有些类似,成功的不多,失败的很多。为什么?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就想去创...

商人与罗刹鬼

很久以前,在印度的迦尸罗国和毗提醯国之间,有一片旷野。尽管它是通往两国之间最便利的途径,却无论白天、晚上都很...

「持戒」与「修善」的差别

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如果我们能够如法持戒、如法发愿,有这种清...

大安法师:念佛就是醒梦

大家来东林寺,如果从法的精神来看,东林寺传达了一个法,就是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佛一代时教处处宣说的至简易而...

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如果我今天烦恼了,就要想想是谁给的我烦恼,实际是自己心里接受了不顺的境,所以就觉...

【推荐】追求临终正念,在唯识学有三个重点

那么临终的正念,在整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是所有人努力的共同目标了。不管你是走专修的...

学佛不能学成孤家寡人

现在有一部分在家居士,总想自己弄出点什么名堂,试图把自己与社会、与团体脱离开,最...

观世音菩萨的形象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翻译于东晋,公元四世纪初,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妙法莲华经》...

把自己的心儿丢了

一个小沙弥刚吃完一只山杏,准备把杏核随手丢了时,被老方丈叫住了,老方丈对小沙弥说...

重报轻受

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位戒贤法师,德高望重,名震四天竺国。某一年身患恶病,痛苦极为惨烈,无法忍受,正想自杀以求...

梁武帝问志公禅师因果文

昔日萧衍帝(即梁武帝)心中乐善好爱修行,礼拜志公和尚为国师。惟有郗氏皇后,心不信善,造业深重,死后堕落,作一...

遇到横祸突然去世能往生吗

【以前曾经有佛弟子请问佛:要是遇到横祸,突然去世,那能不能往生? 佛比喻说:要是...

布施大众什么物品功德最大

问: 如何分别布施的物品? 答: 应布施众生所需物品,功德为大。若众生缺米和油,应施米油。若众生缺药,应施药...

「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法从何而来

人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不登三宝殿说法从何而来?是什么意思?三宝殿指的是哪...

佛菩萨是否能帮我们升官发财

升官、发财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这些都是人的命里面所固有的,都直接牵涉到因与果的关系。佛说,所有一切...

极乐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为何却感觉不到

问: 西方极乐世界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可弟子却感觉不到;事相上的极乐世界又在...

善恶业因 果报自召

昔日,佛接受频婆娑罗王供养,住于杖林塔,为频婆娑罗王演说法要。 世尊问频婆娑罗王...

我身边的素食店

半年前,小区里开了素食店,引起了我的好奇,一方面是由于素食与我的信仰有关,另一方...

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

阿难!是等皆以宿债毕酬,复形人道,皆无始来业计颠倒,相生相杀,不遇如来,不闻正法...

谦恭,富贵将至的表现

《了凡四训》中记载,袁了凡先生历次应试时,每见寒士将达,必有一段谦光可掬。比如袁...

证严法师:为法忘躯

过去不知有多少宗教家,为了维护自己信仰的宗教而舍弃生命。 佛陀的弟子富楼那弥多罗尼子,有一天到佛的面前,很虔...

非语言文字所能道断

春秋时代,有一次,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他大声地读书,声音忽高忽低。齐桓公这时聚精会神的读书,己经進入了状态,...

做供养要具备这三个条件

做供养要具足三个要点:第一,福田清净;第二,意乐清净;第三,供品清净。 第一、福...

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

为什么出家人都姓释? 这是从东晋时代,有一位叫道安法师,这个人开始的。 有一次,襄阳地方的一位名士习凿齿,到...

从痛苦中觉悟,往生的力量才能坚定

佛陀出世以后,先讲生死流转的果报。我们前面讲人天乘的时候,佛陀对人天安乐的果报,...

略说四谛--苦集灭道

苦谛 即三界六道之苦报。此苦报包括有情及有情所依处,即有情世间、器世间。苦以逼迫...

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问: 在诵经时,读错读漏字是否要背因果? 大安法师答: 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

问: 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修学佛法? 传印长老答: 不论何时何地何人,凡修学佛法,...

你跟着妄想走,如何能感应道交呢

念一句佛号可以灭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那我们如何念一句佛号来帮我们灭除业障? 你如...

星云大师《朝山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钟声划破寂静的天空,木鱼和着梵唱的音声,我们今天怀着恳切的心情,来朝拜您的圣容,来礼敬您的...

济群法师:拥有后内心还是空虚要怎么办

问: 一无所有时曾苦苦追求,可拥有后还是空虚,该怎么办? 济群法师答: 关键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而在于有什么...

信愿的力量要敌过贪恋尘劳的爱力

只要将猛,不怕贼强。若果希求心切,系念心专,则贪恋虽重,自然渐渐轻微,亦当往生。...

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人生仿佛两条船,一为名来,一为利往。然而,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真正的利益最大化,是人类整体的共...

八正道

「苦」是人生实相,离「苦」得「乐」,人之所欲。学佛最终的目标,即是透过佛法的修学体证,达到解脱生死轮回的「苦...

佛誓断众生贪欲之因缘

世间狂逸之甚,莫过于贪欲,因此应当勤断贪欲烦恼。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

省庵大师:四念处颂

四念处颂(并叙) 佛垂涅槃,嘱诸比丘,依四念处住,如佛无异。今时丁末法,正念者少...

网络学佛必须痛戒的弊病

在现在这个科技发达的时代,网络是宣传佛法的一个特殊途径。诚然,这个特殊的途径自有...

心里面的无常,影响我们最为严重深远

无常的道理,对初学者来讲,是很重要的观念。比方说,我们从学校毕业了,到社会上谋职...

业力把东西暂时借你用

《摄波罗蜜多论》云:资财无常现可见,若能任运起大悲,当知布施极顺理,犹如他物寄自...

回向和不回向有什么差别

问: 回向和不回向有什么差别? 大安法师答: 回向和不回向,差别很大呀。一个人能够回向,就是修一点很少的福都...
更多推荐文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