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出家文章
《僧祇律》记载这段迦叶尊者在佛陀圆寂之后,对比丘们所说的话。佛陀圆寂之后,有些...
一日,舍利弗与维摩诘辩论不二法门,辩论到最精彩处,天女飘逸而来,向听众散下鲜花...
1、弥陀村安养院的宗旨和缘起 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发起悲心大愿,以文化、教育、禅...
东山佛学书院是由东山高中的副校长,与教务主任、训导主任等,他们几个热心的佛门在...
编者按:今天这一篇故事出自《贤愚经》,原题为尼提度缘品。这篇故事讲道,尼提比丘...
佛教的基本义理是反对占卜算命的。那么,这个线索从哪里检索呢?我们知道,佛教经典...
佛陀与五百比丘,曾有一段时间止住于古印度毘舍离城外的猕猴池畔。当时,毘舍离城有...
僧人又叫福田僧,供僧又叫种福田。就犹如我们有种子,但没有田地可种,就没有粮食吃...
这个时代大家能发大心出家,说明具有多生多劫的佛缘和善根。出家跟俗世有完全不一样...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人应当持净戒,若人坚持以净戒,是诸如来所赞叹。 《瑜伽师地论...现在我下面已有一个姑娘已出门了,五个男孩,大的才十四岁,小的刚会走,又没人教养他们,三四十年来东跑西奔,没...佛说出家功德经...毗尼日用切要...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
出于丛林,入于古刹,从这个禅堂出来到那个禅堂去,一进禅堂就是三冬四夏,古人到其...
我们跟佛学,现在都是出了家。但出家有四种:一、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参法侣,心犹顾...
培福很重要,所以在沙弥、净人阶段,其实就是累活重活,大家不愿意干的活,你应该抢...
【原文】 《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弟子事师有五事:一、当敬难之;二、当念其恩;三...
【原文】 僧问:沙门奚事?曰:事道。 事道孰为本?曰:德行为本。 僧云:甚矣!...
正在机场候机室里看书时,一位白发斑斑的长者,坐到隔壁的位置来,他很客气向我打声...
过去,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为众多比丘弟子说法。 当时有位梵志,名叫孙...
佛法的希望在你们身上,我现在急死了,佛教里没有人。虽有几个人出了家,年青人不知...
北宋年间,大慧宗杲禅师提倡参念佛是谁,为什么呢?念佛的人多了。我们这个国家,好...
修行办道这件事,首先在发心上,如果要出家的话,就在初出家的几年,一定要把基础打...
有人觉得:我们这里规矩太严,动不动就打香板,这样打香板不讲理。其实,打香板对你...
佛说法四十九年,就是讲的因果,大乘经讲的都是因果。作为佛教徒,你是不是正知正见...
若看到沙弥,即使是孩童年龄的小沙弥,也一样要礼敬,甚至礼拜,如同礼敬大比丘僧。...
出家修行这条路,发心确立深远目标非常重要。这个目标就是开悟、解脱生死。我们根器...
以前我什么书都喜欢看,医学、天文、地理、兵学等等,这些是中国的一套学问,出家后...
我本来是1978年农历七月初五来到平兴寺,准备出家,师父说出家要选择日子而且要...
在佛门中的衣、食、种种资身的东西,都是由十方施主们省吃俭用供养出来的,所以在使...
夫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一者,健斗,世言竭斗,俗气成性,我心自在,意凌徒众,...
你知道这个菩萨犯了重罪,你跟他交情不错,就私下去找他,跟他劝谏说:某某人啊,我...
我那个时候才二十多岁,夜不倒单已经有四五年了,整晚上不睡觉,双腿子盘起来坐一夜...
建立了寺院,一定会有想学佛的人来近,接待这些人要很有礼貌。寺院是十方的,大家随...
古人多以务农为业,生活的主体是耕种,所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现代工商业发达,物...
农历四月十五起很多寺院悬挂了结夏牌,为期三个月的结夏安居时间开始了,这是佛陀给...
【原文】 《善见》云:佛语阿难:我灭度后,有五种法,令法久住: 一、毗尼者,是...
见老病死,悟世非常。弃国财位,入山学道。服乘白马,宝冠璎珞,遣之令还。 先看这...
法师省己之训 《法炬陀罗尼法师品》云:夫法师者,常应慈愍,爱语谦下。若怀嫉妒,...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恶,其人即违犯无量重罪。】 ...
【五者,虽具男形,六根无缺,五欲缠染,出家甚难,今得割爱出家修道,披着佛衣,受...
出家真正要放下,然后要老老实实,坚持过着佛门这种清淡的生活。 每天定一些功课,...
佛临涅槃时,阿难请问佛:佛在世以佛为师,佛不在世以何为师?佛灭度后我等弟子怎么...
佛门今天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真修则不能息心,真学则不能专志。营事则畏烦,...
既出家,不管你在哪里常住,请记住以下黄金定律: 第一则:常住不养闲人,僧团不养...
北方有一个地方经常所谓的行头陀,他头陀是什么都搞不清楚,每年制定一个时间呢,整...
高庵善悟禅师住持云居山时,曾撰写了一篇劝说各大丛林要安养老、病比丘的文章,流传...
前两天,中国佛学院有人来接法,我就和他们讲:你们接法这个想法是好的,但是接过法...
问: 在家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不如法? 天因法师答: 在家居士不能...
今天已经是农历的三月十四,明天就是十五了,再过一个月就要结夏安居了,四月十五结...
我们学佛的人,对于因果报应的道理,一定要牢牢记着,不能够丝毫错了因果,否则将来...
他们看到和尚没儿没女,自由自在,以为当和尚好玩。其实这个和尚难搞啊!又要搞生活...
佛在世的时候,有两个婆罗门,哥兄弟两个人。两个人,哥哥叫大军,弟弟叫小军。哥哥...
前几天,有几位女众想出家,我说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敬法》看看。 佛陀在世的时候...
近几十年,建了好多大庙。建庙的宗旨是什么?有的是为了搞旅游,建的又大,装饰很美...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于是在安徽安居下来。后来,...
那么现在也有二宝,现在很多地方提倡二宝,不承认僧宝,也就是说二宝居士,皈依佛,...
僧,是四人以上的出家的团队,不局限于某一个人。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僧众,对于各...
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子之外,也具有住持佛法、宏扬...
雪窦寺寺训:俭勤诚公 今夜召集诸位职事茶话,特拈四字勉各位身体力行。学校有校训...
1981年,24岁的如瑞削发为尼,继承通愿老法师的遗愿。34岁只身返回五台山建...
僧众这么多,当然龙蛇混杂,有圣僧也有凡僧,有持戒清净的,也有毁戒不净的。我们僧...
当时,我们在云居山,生活很清苦,工作劳动量很大。每天要划定很大的面积开荒,白天...
各位班首、执事、各位法师、各位居士,今天是虎年第一天,正月初一,我们互相之间都...
云居山就有过这个事情。某某禅师他听说云居山真如寺道风好,就想到云居山来。那时候...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由...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于残生,旅泊三界,示...
都说出家要辞亲割爱,可不要以为是出了家就不要爸爸妈妈了。其实,出家修行本身就是...
《维摩诘经方便品》中说: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维摩居士也有自己的妻子,但是他又...
佛教在说八正道之第五正命的过程中,相对应地说了五种邪命。我愿意相信,肯定很多人...
惟我六祖大师说法曹溪。天下衲子归之。祖设安居。以容广众。此禅堂之设最初之始也。...
四恩是哪四种恩呢?对在家居士来说,就是天地、君、亲、师。原来传统社会每家都有一...
我是一九五九年出生的,六零年闹饥荒,六零、六一、六二连续三年都闹饥荒,以后也都...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 瞻前顾后轻...
前面第一段讲的是凡夫众生求取世间的声名,到最后声名显著,身已故矣没有意义。接着...
玉琳国师的前生是个最苦恼的和尚,相貌长得相当丑,也没有人供养他,衣服破破烂烂,...
在佛门里,袈裟是代表佛陀的传承,佛法的正传。所以没有受过戒,是不能披袈裟的。尤...
(有一个姑娘失恋以后到庙里来要出家,师父和她说出家要考察一年以上,你能吃苦,是...
从初次接触佛法,到一步步走上出家的路,从高高在上的自傲和两指不沾阳春水的清闲到...
清朝玉琳通琇国师,俗姓杨,是江苏延陵望族。明朝万历四十二年(1614),通琇禅...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僧人的本分:依法修持,...
参禅人,最要放得下,才有禅参,有心可用。世间事放得下,任我在俗存款,被人骗去;...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定于亲情十分淡漠,不仅无法像...
唐朝是我国佛教繁荣的时期,宏伟的佛教寺院,精湛的佛学著作,规模空前的译经事业,...
现在,我们讲二祖寺这个道场。《楞严经》第九卷讲:旷野深山。圣道场地。皆阿罗汉所...
请看下面。示常源曰: 汝行勿怠,怠非比丘。彼自废者,多身后忧。 这是第十一段:...
大家要明白,佛教反对五种邪命,哪五种? 第一种乍现奇特,第二种自赞功德,第三种...
对于出家人来说,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比丘。受完戒后,要坚持学戒,...
问: 来自南洋的弟子,可否到东林寺出家?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与条件? 大安法师答...
问: 末法时期白衣上坐,讲僧团过失,谤僧。王翠明女居士讲法出光盘。在家居士常常...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净行品》偈颂第六部分乞食道行的学习。这部分内容讲的是,...
真正修道人不一定要在这个田地、资身用具上去预作策划。街头一饭,对修行人来说,托...
注:本文仅限出家人看 安居的首日,称为结夏,在安居之始,得举行一定的法会仪式,...
现代男女众出家,散乱心较多,我们道心要坚固,不是拿佛教去和社会比赛,办种种活动...
从声闻律上看,是因事而制。在家众要确保人身不失,故应守持五戒、八戒及十善法等。...
每听人说大家学佛,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大家都出家了,没有夫妇儿女,还...
【原文】 古德云:最胜儿,出家好。俗有恒言曰:一子出家,九族生天。此者赞叹出家...

一九二零年,我和禅定和尚,离观宗寺,一块回北方,预备到北京去请藏经,路过营口。...

【推荐】造寺供养舍利,非比丘正业

【推荐】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

【推荐】佛教寺院养老——福鼎资国寺弥陀村安养院入住指南

【推荐】千亿天神皆愿供养这种修行人

【推荐】除粪贱民出家证果 佛陀详解前世因由

【推荐】戒律中对僧人从事占卜算命的观点

【推荐】临终十念生天福

【推荐】为什么供养了僧人,我们还得感谢僧人

【推荐】出家沙弥净人须知

【推荐】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推荐】倓虚老和尚出家前感言
【推荐】【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推荐】【大藏经】【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推荐】【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这一生啊,就这样下去,完了

真出家的实在难,能成大器的更不易

老一辈的出家人,都是任劳任怨

师徒的相摄之法

求道要以德行为本

三年苦功抵不住亲情一句,实为可悲啊

深思此二十一事,可得道矣

死的时候要自己能作的了主

修庙不是和尚的事儿

不经一番寒彻骨的磨练,一碰到困难就抵不住了

这些牛都是过去在寺院住过的出家人

道业未成,白白吃了常住这么多东西

现三宝形象的,都不应该随便使唤,否则损自己的福报

淡泊宁静,安住道法

出家人还要写自己的延生牌位,那实在是舍本逐末的事

界诠法师三十多年的出家心路

在惜福的心性中,让道念自然而然地提升

晚出家者,有十种罪过

破了戒的僧宝你没有资格去说,除非破见

作为出家人,要尊重佛戒

出家人对穷苦信众不能生骄慢心

出家人没有悠闲的资格

结夏安居——佛陀给修行人的一个大福报

佛灭后有五法能令正法久住

悉达多太子见老病死而出家

莲池大师:僧训日纪

慧律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出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每天定一些功课把它完成,慢慢功德就有了

对治恶性比丘的方法

佛门日况愈下,真修真学者乏人

出家后请记住以下十条黄金定律

修行人不要搞名堂

云居善悟禅师《劝安老病僧文》

真正的出家,提到名利这些事都会怕

居士团体称六合敬僧团,这在律上如法吗

人的寿命真的很短促啊

若非老僧定力够,几作驴儿被他骑

莫以为做和尚容易,除非你不修行

小军比丘出家缘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别的地方

没有真正的慧根定根,谈了生死都是空话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白衣上座,比丘下座,乃法灭之相

以僧众为对境修恭敬

为什么出家人不能礼敬白衣

出家人必须能节俭,乃能安其淡泊之生活

飘去的是云 留下的是天——如瑞法师的故事

切莫随便呵毁僧伽

出家人用功办道,越艰苦道心越坚固

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云居山志》上记载的「一粥之缘」公案

疑误众生当堕无间狱

戒律衰落之原因

佛陀教诫比丘们如何舍贪

当出家人的妈妈是种什么体验

出家在家因缘不同,切莫强求

五种邪命值得我们去认真反省

曹溪宝林禅堂十方常住清规

在家出家都要报答四恩

界诠法师的出家因缘

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人一忙起来就会糊涂,过去的习气种子就会起现行

玉琳国师前生是个苦恼的和尚

在家人可以披袈裟吗

出家看着简单,实际上不简单

从公子哥到吃苦的小和尚丨佛慧法师的出家经历

佛门孝子通琇国师度化母亲

白衣居士可以说法吗

以道念为家庭,以参禅为事业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在唐朝,出家是怎样一种体验

出家人要好好办道,不要往钱多的地方跑

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佛教反对的五种邪命

出家人应该如何学戒

东林寺出家需具备什么资格条件

居士讲法、僧人居住居士家如法吗

锡杖功用与功德

真正修道人,不被物欲所牵

寺院安居自恣仪轨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佛陀为何要制定戒律

在家也可以修行,为什么还要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