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离苦得乐文章(第3页)
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诸行无常。这是无常概念的建立。 一、诸行无常 行者,造作迁流...
我是一名大学教师,2008年的一场大病,把我推入了佛教大门。从2011年退休开...
我们在修行当中有时候经常很沉闷,有时候很烦恼、苦恼。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心中很多...
一旦追求得到而正在享乐的同时,又会为了不能每一件事都满足和对拥有的东西永保不失...
民国时候,浙江慈溪有一农妇,家里非常穷,和儿子挤在一间小破屋里勉强度日。 儿...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行有六度。对吧!我原来也给他...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致。如真实摄心,则内无妄念,...
身为大患之本,众苦所聚,六道生死,先要识此生死苦因。所谓诸苦所因,贪欲为本,若...
我们展开的生命是在分段生死当中。你看分,分是分限的意思,指寿命而言,我们只是一...
我说几个例子。一个例子是:儿子遇到难了,是被冤枉了,他妈妈到五台山来诚诚恳恳地...
每次坐计程车,司机就问:师父,你看起来没有几岁,为什么要出家呢?好可怜!我不知...
能积集广大福德,得大富贵,如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
用修行和懈怠的苦乐来比较,来警策我们要精进办道。修行是逆烦恼而动,它当然在一般...
每一个人的色身,他的感受、想,他的取向--行--造作,识--了别,每一个人的生...
四者巧慧:筹量世间乐,禅定智慧乐,得失轻重。所以者何?世间之乐,乐少苦多,虚诳...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普门品》 这是说,若能恭敬持诵观世音菩萨名...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由痛念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
我们为什么要举行十天百万佛号闭关,有个好处,就是让他在十天当中,你看看你自己。...
出家也是有苦有乐。苦什么?比如得长期吃素,有的人吃肉吃习惯了,他来吃素就觉得很...
佛经中说四大苦空。这就是《八大人觉经》的第一觉四大苦空。我们要出离,不要去执着...
相好凡夫皆具足,六通无碍异常伦。 直将果用为吾用,不改凡身作佛身。 周顾十方同...
以我善乐诸因果,他苦因果尽无余,如风去来行取舍,由此发心求加持。 那么我希望把...
佛陀在《诸法集要经》中说:若见造非法,生劣心随喜,由彼无智故,受苦复过是。如果...
着欲不自觉,以何悟其心; 当观老病死,尔乃出四渊。 大智度瓷卷十七释初品中禅波...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佛以譬喻为说出家之殊胜。 佛...
我们应该对轮回要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妄想中。以佛陀的意思来观察生...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我们是改变不了,但是你内心的...
念佛行人最难的就是厌离和欣求,为什么最难呢?娑婆世界尽管很污浊,很苦难,但我们...
《八大人觉经》上有句话说: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为什么叫生死疲劳呢?就是说生了又...
佛法的修学我们慢慢进入到主题,四个道次第,这个次第不能错。第一个发心确认目标;...
我们大家都发了菩提心,我怎么知道我的菩提心是属于偏的,偏向外的,还是向内的圆呢...
【原文】: 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而芸芸众生,迷真逐...
【原文】 般若心经云:观自在菩萨,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谓色受想行识...
问: 西方极乐的金碧辉煌和不轮回,是不是2000多年前人们在困苦生活中对美好生...
学佛的想求解脱,我们知道,不想执著,不想烦恼,这么容易吗?离得开吗? 咱们比较...
【十方如来。含此咒心。于微尘国。转大法轮。】 这个《楞严咒》的咒心就是佛的真法...
大慧,譬如帝释名为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如是等诸物,一一皆各有多名,然亦非因...
问: 怎样才算真信切愿?是不是不必身劳形苦的念佛,也可以往生?看到法师念佛时很...
一日,佛与五百比丘一起聚集在阿耨大泉池畔,这五百位比丘僧中除了阿难尊者外,皆是...
无量劫以来我们在五欲六尘打滚,你说对五欲六尘能够通体放下,这是大丈夫气概,不是...
四海波涛,孰计别离之泪。 在每一次这样迁徙的生命过程当中,都要经历爱别离的苦,...
当我到台湾动手术开刀的时候(一九九六年元月),我发了一个愿,很简单,我说:地藏...
在这里一个关键点,你是不是有入道,很简单,你有没有做到歇即是菩提,放下那个功夫...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些是非麻烦,在处理这些事情时,我们往往采用火上浇油的方式,结果...
我们往昔的业力,由于一念阿赖耶识都有贪爱的种子,所以一定会寻找那个父母,作为托...
有人说可怕的是痛,痛得非常难过,如果病了不痛,病也不是很严重的问题。 人生病了...
修行用功一法,只要你能下决心及长远心,便能得到好处,不需要你聪明伶俐。有些人认...
佛应我们的根机,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通途佛法,一个重要的特点,都是要靠自力修行。...
这里特别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这种差异。通途法门的特点都要靠自力:持戒得禅定...
容易跟特别难,这两者是绝对相反的。有的说很难,有的说很容易,那看对什么人说的。...
在跟我结婚前,她提了三个条件: 第一、不需要我的任何东西,一分钱都不要; 第二...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个娑婆世界,南阎浮提,就是我...
彻悟大师曾经写过一个偈子,这个偈子前面两句是: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出家要在大丛林人多的地方,不要只有三五个人。人多才有坏的可参,那些坏的人,才是...
舍药材以拯疾苦, 就是修善的一个科目,要布施药材来帮助、拯救那些生病的人,解除...
人人都知道这个身体一定要死的,但没有一个人想到我明天会死吧?不会这样想的,没有...
昔日佛在毗耶离城甘梨园时,比丘们观察到此地平正庄严,人民生活富饶,物产丰沛,五...
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被称作乐行惠施...
一九二三年,袁海观有一个二媳妇,年纪已经是五十多岁了,很有学问,她生了两个儿子...
已经步入中年的我,之前是不愿接触任何信仰方面的信息的。2013年,婆婆家里人的...
遇苦、受苦、知苦、觉苦,当下生什么心?厌心还是怨心? 常人遇苦心生抱怨,以为都...
世尊!我及会中有学声闻,亦复如是,从无始际与诸无明,俱灭俱生,虽得如是多闻善根...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以十六字总结净土法门修学之要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
【胜者招致憎恨,而落败带来愁苦,唯有放弃胜败之心,才能快乐、平静。】 我们的态...
五蕴就是我们的色受想行识五蕴,这五蕴,蕴就是覆盖的意思,就是我们本有的佛性,就...
到了老了,你看人的一生,你想想,是毫无意义的。几岁懵懵懂懂什么都不了解,前三年...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成男作女经...
我们修行,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福的深浅,视所吃的苦多寡而定。如果人人...
现在我们谈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说三乘呢?为什么阿弥陀佛在他的国土只讲...
我们现在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业力,你会痛苦:这是我业障重,不是!因为你打妄想,...
菩萨地上有变易之苦,罗汉果中有分段之苦,一切诸天有五衰之苦,阿修罗有嗔斗之苦,...
印祖在讲到永明延寿大师《四料简》中的有禅无净土时,不禁感慨道:生死海深,菩提路...
我们知道这娑婆世界的剧苦,因因果果的冤家对头碰面,共业、恶业同分所感的情况,知...
身罹绝症,痛苦呻吟。听随身听,安详往生。 台中沙鹿有一位先生得了癌症,垂危时,...
由于邻居家着火,火势蔓延,卫锦洲居士家也被毁于一旦,他的妻子受到惊吓生病而死,...
我在云居山的时候,从21岁开始担任僧值师。僧值师就是主管寺院里的纪律,主管大家...
我等幸得人身,生中国,闻佛法。 这里我等也就印祖说把自己跟融明大师放在同水平上...
人生世间,祸福互相倚伏。唯视当人之用心何如耳。 善用心者,困苦艰难,皆为解脱之...
现在社会上的道德观念很差,当官的有几个安稳不出问题的?他们就是私心太深,贪心太...
众生在迷,贪著、攀缘、妄想执著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物,在这一切虚妄之相上起纷争...
在恒河边,释迦牟尼佛与几个弟子一起散步的时候,他突然停下脚步问:你们觉得,是四...
示众:豁开正眼,千圣罔测其由;一句全提,万别千差路绝。识不可识,智莫能知,非圣...
菩萨做些个什么事呢?利益众生。总的说一句,就是利益众生。要利益众生,你得有智慧...
有一个道友问我,说我曾经讲过假使热铁轮,于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这...
这个祖师有讲过,魔王可以模仿阿弥陀佛,有可能。但是当你念佛的时候,他就受不了了...
往昔有五位国王,国界相近,常互相往来,不会相互攻打讨伐,彼此都是好友。其中最年...
文钞原文: 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生。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哑,...
缘触这是谈到他入到外面去,他就有一个接触,但是六尘在三岁四岁的时候,他对于六尘...
严澄。字道彻,江苏常熟人,文靖公严讷的儿子。年少即有清高的气节,因为父亲的庇荫...
10年前,我因患病,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危难关头,庆幸遇到了佛法,是大慈大悲...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内六道众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内(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众生的...
四弘誓愿是智者在观察声闻教苦、集、灭、道四圣谛之后,所升华出的伟大的菩萨精神。...
佛说苦谛真实苦,不可令乐;集真是因,更无异因;苦若灭者即是因灭,因灭故果灭。灭...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厄之事。观音菩萨随机示导,岂有不接引生西之理。 阿...
【复次。若未来世诸众生等。虽不为求禅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种种众厄。贫穷困苦。...
恩爱萦缠与么来,三缘和合住胞胎。 凿开混沌通身瑕,踏破虚空满面埃。 命若悬丝分...
故劝念佛人,第一要知为生死心切,要断生死心切,要在生死根株上念念斩断,则念念是...
二〇一八年之秋,是我人生所走过的五十六个春秋中经历悲欢离合的一段日子。 十月十...
你的生命面临着两个抉择: 第一个,你把你今生布施、持戒的善业全部会归到娑婆世界...

我们以后碰到任何生死关头,要注意了,一定要念佛,别忘了。 但往往有人一碰到灾难...

所有的身心世界都是无常变化的

十次闭关念佛的体验:吃得下苦才体会念佛的甜

有欲望就能快乐,这个观念是错误的

欲望永无止境没完没了

【漫画】念佛卖苦,端坐往生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念念不忘,心心不懈,即此便是修行之要

极乐世界离开了八苦

最难的是了生死

要经过很大的折磨,才能超越痛苦的错觉

皈依三宝,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偷安一世,累劫难出

【推荐】凡夫最大的毛病,就是认为身心世界是真实的

世间之乐虚诳不实,禅定之乐永离生死

脱离滔滔苦海爱河,免除轮回之苦

古人发心出家必矢志参学,因为有此三件觉悟

两悲相感,当下就把我们摄受住了

出家人的生活很苦吗

不能悟得「空」,必然会起情绪变化

回观此土修行者,龌龊生涯太苦人

出离心与大悲心,结合起来就是菩提心

当别人遭受痛苦时不要幸灾乐祸

沉湎于男女的情欲而不自觉该怎么办

所有烦恼过患皆由此而生

世间的快乐为什么是痛苦呢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娑婆世界是钱上之蛇,极乐世界是蛇上之钱

多欲为苦,生死疲劳

不要随便发愿,你的愿力就是引导力

不管外境顺或逆,人生的酸甜苦辣都要去尝

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极乐世界是人们在困苦中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吗

想求的求不到,想舍的又舍不脱

依着这个神咒就能离苦得乐

经验的第一义谛,才是真实的金字招牌

【推荐】法师念佛时很享受,为何弟子却觉得很难受

佛说六年苦行的宿缘

让我们轮转不休受痛苦的就是五欲

人身难得而易失,良时易往而难追

梦参老和尚讲述开刀的亲身体验

放不下,妄想就多,苦了自己

为何要在是非烦恼面前去争辩

坐胎的过程宛如地狱非常痛苦

有病方知身是苦

只要有长远心不怕吃苦的心,日子一久就能得到好处

上根人尚会从迷入迷,更何况中下根人

弥陀名号就是生死苦海的救生圈

为何专说极乐世界?因为这个法门殊胜

北大研究生出家记——我一无所有,但非常快乐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说着莲邦雨泪垂,阎浮苦处实堪悲

修行人是境遇愈坏愈好

由于这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没有病苦

在你最高兴的时候,苦跟着就来了

生命危脆不能长久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称作「乐行惠施」

至诚念名号,度一切苦厄

【推荐】逆缘让我成为莲邦彼岸人

这两种人难入道

阿难尊者示现修行的苦恼

三界之苦,轮回过患,应生出离之心

胜利了人家就会恨你,落败了则带来愁苦

五蕴炽盛苦来得太厉害

人生的老病死非常无奈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吃的苦难有多少,福报便有多少

在五浊恶世里,众生的身心障碍特别大

一个人会痛苦,他只有一种情况

轮回中谁能与其出苦者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

贻误今生净土机缘,未知何世再得人身

身罹绝症,听念佛号,微笑往生

三界无安,犹如火宅

老和尚们无一人在痛苦中圆寂

凡夫的障怎么就这么重呢

善用心者,困苦艰难皆为解脱之本

尽量宽阔,悠悠生死

无边的生死罪业和痛苦是怎么来的

人生最大的「爱别离」

身相既离,心亦如幻,示疾者谁

遇到什么灾难,就这样去发愿

你有这么一念心,就能使你度过一切苦难

佛现前先不要太高兴,你继续念佛

【推荐】明明有很多快乐,为什么佛说众生皆苦

盲聋喑哑可以往生吗

人之一生——六入缘触

人生无味,皮囊终坏

观音菩萨感应故事:治愈脊髓瘤

堕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观四谛发弘誓,当仁不让要成佛

你自己做的,现在你自己受,没有冤枉的事

【推荐】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岂有不救苦厄之事

贫穷困苦种种逼迫,你该怎么办

生老病死颂

何苦还要恋恋不舍

以病苦作佛事,将病房当闭关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