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学佛修行文章(第10页)

心安放在道上,龙天护法自然护持

修道的人,心要安放在道上,你有道,龙天护法自然护持。所以修行人不要去打广告,做宣传。如果有一点功德,还要藏...

念了一辈子的佛,现在不念了

我这次到太原,见到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家,念了一辈子的佛,现在不念了。说学了这么多年佛,没找到一个正法,现在...

在动中修行更为重要

用功的人,似乎静中用功好用,坐下来用,工夫就现前。要说动中用功,不容易!工夫恰...

一切修法都是修心

《金刚经》上须菩提问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

修行不必挂碍衣食 真修自有龙天护持

《佛藏经》上说,出了家的人,应该一心用功办道,随顺佛陀的教法去修行,不要挂虑衣...

修学净土法门,解行都要一门深入

净土法门的修学,起先绝对不能看太多太杂,解和行一定都要一门深入。 解和行怎么深...

文殊菩萨是修何法门而成就的

文殊菩萨在众生面前主要代表法,同时也以善知识的形象来启发我们的菩提心,启发我们...

我们现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

我们现在最大的盲点在哪里?身为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我们花很多的时间去注意结果,...

三种方式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佛陀说有三种方式可以打开涅槃安乐之门: 第一种,就是我们刚开始透过布施、持戒、...

佛陀会做这7件你我都难做到的小事

华严经行愿品末卷所列十种广大行愿中,第八曰常随佛学。若依华严经文所载种种神通妙...

发心的重要性

修任何法都要注意三个方面,修任何法门都好,首先是发心,然后是修行,第三就是回向...

依止无明烦恼来修学,都不能成就圣道

我们对于因缘所生法,在《楞严经》讲到两种根本:一个是生死的根本,一个是涅槃的根...

以死亡和衰败做为禅修对象

如果在家生活是最适合修行的话,佛陀就不会叫我们出家了。我们的身和心就好像一群小...

修行中我们常犯的四个错误

像学习无常、苦空等这类的教法时,我们常常容易有几个偏差,即是: 第一,简单的记...

如何看待福德与功德对生活和修行的意义

问: 如何看待福德与功德对现实生活和修行的意义?修行者应该如何追求福德和功德? 静波法师答: 福德,福就是...

哪些念佛方式是不如法的呢

我们要念好这句佛,就要知道哪些是不如法的方面,以便避免和改正。 念佛最忌讳的首...

一心归命如何运用在生活中

问: 请问师父,何谓一心归命,我们修行净土的行者,要怎样将一心归命巧妙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净界法师答: ...

脸白就是修的好,脸黑就是修的不好吗

问: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

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说到这里我们就要先谈谈在修法中常见的几种错误: 一、很多人误会了佛经上所说的功...

修行者为什么必须节制淫欲

从此大文第二,便显余义。一、明六天行淫,二、明诸天初生,三、明欲生乐生也。此即...

佛教的十九种修持法门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教的修持应不离生活,生活亦不...

修行起来为何很困难不容易成就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

佛示比丘四法要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等五百人共会一处。 那时,舍卫城中...

专一念佛之章程

手书备悉。丧中如此办法,不但于亡人有益,实令阖家均种莫大善根。此后纵不能长素,...

修行亲力亲为,才能解脱生死

灵意老和尚1926年(二月初六)出生于山西省大同市山阴县。19岁于大同南寺礼上...

大悲咒的妙用及相关修法

接下来主要是讲第五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大家都应该记清楚它。我...

不遇净土法门,一亿菩萨退转

阿逸多①!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广大佛法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

修行的第一件事就是改造我们的业力

在祖师大德的判教当中,把我们整个大乘的成佛之道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个是安乐道,...

有五根,何等为五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

无我空性的教理如何运用于实修中

魔障 就像《大宝积经》所说:云何名得甘露灌洒?谓烦恼魔、蕴魔、天魔所不能损。纵...

不净如空,身心空寂,能所双亡

不净观确实是去除对色身、尘劳贪着的简易而有效的方法,在解脱道上的修行中占据了非...

行四事能令菩萨速得陀罗尼法

经常有人会问如何修行最快捷,诵哪一部经最有功德,持哪一个咒最灵验其实无论诵经、...

在家居士的安乐八法

有一次,一位名叫郁阇迦的年轻婆罗门来拜访佛陀。 「世尊啊!像我们这样向往出家的...

参禅一定要有长远心

现在我想谈谈参禅的目的和参禅的方法。六祖慧能大师道出禅宗的宗旨:惟论见性。不论...

九想观的具体观法

不净观主要是为了对治贪心。人生的痛苦都是来源于贪欲,贪欲若除断,痛苦自消亡。为...

印光大师提出的做人16字纲领

一、敦伦尽份 敦是敬重,相应,符合的意思。伦是伦理道德。尽是恪守义务,尽职尽责...

修行人如何激励自己

接触到几位同参道友,大家谈的话题,都是说无常迅速,要做无常的准备。本来,佛法再...

出家与在家的比较

下边就是在家出家的问题了。这个我们也要讲一下,因为大家现在都是出家的,要珍惜自...

莫失好时,若失好时则不可救

讲完信、愿、持名,佛陀为什么又讲今现在说法呢? 这个地方有一层意思:为了要简别...

日常修行的七法

自古以来,百姓将每日的必需品柴米油盐酱醋茶称作开门七件事。那么修行者日常生活中...

净业行人的专修与杂修

善导大师谈到,一个净业行人,要有五种专修。专修里面有五种,依《往生论》来修行的...

平生所务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

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信息,透过名号的通道能够通到我们这边来。那么所有的感应景...

人情世故耽误了道业

所以这方面在修道的过程当中,你对这些人情世故过分地去勉强的随顺,完全就耽误了自...

有文化知识的人特别要做钝功夫

印祖教我们修学念佛法门的一个方法,就是一门深入。 有很多人,特别是有文化知识的...

我们如何消灭心中的颠倒

前文我们讲到智慧的观照。生命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生命的本质就是把我们过去的业力...

如果你想拼往生,就要把你的后路切断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暇满当中主要有两个:第一个,...

修行错误比没有修行更糟糕

佛陀出世之前,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他们也都发心很圆满,出家求出生死。也就是说,...

接纳无常、无我和苦,始是大人用心

开始用禅宗的功夫,有几样道理是必须要明白的。修行人对人生的问题要有一个基本的理...

有十种方法能快速得福

每人个都想得到幸福,幸福有它的因,才能得到幸福的果。 一、不贪常舍。不贪求不义...

佛陀的三十二相从何而来

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是说佛的身体有种种美妙的地方。那么...

年轻时用来建功立业,有空再来修行,这样可以吗

问: 师父,我觉得现在还年轻,应该把时间用在建功立业上,等空余的时间我再去修行,这样算是福慧双修吗? 慧广...

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问: 法师,惜福和修行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吗? 慧广法师答: 以前圣严法师讲过这样一个公案:在日本的大本愿寺,...

不可将心待悟

祖师们叫我们用功,常常说:不可将心待悟。就是说在用功的时候不能停留在某个境界,...

世间的四种修行人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为比丘们开示法要:比丘们!你们应当知道,世间...

净土这个法门最直捷、圆顿

佛陀施设教法,我们可以分成实法跟权法,好比我们今天要过河,河的彼岸是我们的目标...

若能做到这三种法,现生证二果

曾经有几位道友,她们都发愿说:今生当中,修行一定要证得道果。说起来容易,真能那...

身在公门好修行,走进宝山不空回

吴兴县(湖州)有一位大中丞(巡抚),他的先父曾经当过郡府的刑杖手。工作虽属卑贱...

少欲知足,诲众清约

少欲知足 宋宏觉禅师戒徒众云:汝既出家,如囚免狱,少欲知足,莫贪世荣;忍饥忍渴...

修行是注重形式还是不注重形式呢

问: 师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还是不注重形式重要呢? 慧广法师答: 首先要告诉你,两者对修行都重要。但更...

修行要抓住这三个要点

第一点,修行一定要依照佛祖的言教。 以佛祖的言教作为我们修行的理路,这一点要切...

蕅益大师开示学道要门

学道要门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

念佛一法对在家人最为亲切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

开始很猛的人,退下来也很快

修行人的通病就是他的发心很猛,恨不得一脚就踏到。但是欲速则不达,开始很猛的人,...

修行要「远离粗言,修习善语」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四种口业。要远离...

身心安乐之行

昔日,佛陀曾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为比丘们开示:这世间有四种修行人,是哪四种...

修定者必须过好「三关」

初习定者必须过好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昏沉关。这里的三关与开悟中的...

修行有了目标有什么好处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我们来到人世间,我们的目的不是追求很多很多的财富,也不是...

修行中的七种法供养

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 善男子啊!你不要以为用那么多、那么好的东西去供养...

念佛人一天的修行

人的爱好、秉性、工作、家庭等千差万别,所立功课不应强求一致。佛法的修持,不外乎...

佛教徒的五条准则你做到了吗

第一种,我们要感恩。感恩就必须要明白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因缘帮助...

这两个念头,让你最快速增长福慧

佛法有两个目的,第一是修福,第二是修慧,即福慧双修。福主要指我们外在所依存的环...

在生活中修要能够「轻现世重后世」

在生活之中修,就是指生活要有重心。重心是什么?解脱为重心。要能够轻现世,重后世...

在家如何修行才最高效

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

每一次的付出,都为心中砌一条大道

有三个工人在工地上砌墙砖,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人非常丧气没好气地说:没...

修行还是以念佛为稳当

大家只要看看《楞严经》中讲的修禅定,色受想行识五阴魔,就知道修行的道路是险象环...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到极乐世界修行

问: 为什么我们要选择到极乐世界修行? 大安法师答: 我们这个世间修行,进道很难。然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于烦恼中证入自性,是否有其合理性

问: 净土法门的修行强调断恶修善,而有些法门强调可以通过饮苦食毒的方法,于烦恼中证入自性。这种说法是否有其...

净土法门实修之要径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行持易而收效宏,为未法众生之解脱宝筏...

一切时一切处,洪名圣号不离心口

既有真信切愿,当修念佛正行;以信愿为先导,念佛为正行;信愿行三,乃念佛法门宗要...

修行必须常行精进

关于精进修行,外道都很强调这一点。有一个修仙道的,拜了一个老师。老师先给他一个...

为何修行人要过午不食

问: 修行的人过午不食或者日食一餐,那是为什么? 成刚法师答: 过午不食,就是所说的持斋,斋就是和佛法相应...

从龙树菩萨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在佛教的历史上,从印度到中国,对弘扬大乘佛教贡献最大的当属龙树菩萨和无著菩萨,...

四个次第引导你离苦得乐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生活是安乐的,但是如何能够安乐而住呢?可能会有两种态度: 一...

改一字即可避免「十后悔」

某天,有一位学僧前去请教云居道膺禅师,他问道:弟子每做一件事之后,总是不胜懊悔...

修行之秘诀--一向专志

一向专志是有成就的菩萨之修行秘诀。大乘经典讲阿鞞跋致不退转菩萨,他有个特点就是...

凡夫菩萨怎样修六度呢

这个菩萨是已经发了菩提心、具足空正见的菩萨,他准备要很正确地走在菩萨道上,当然...

修行人不与俗人混

佛在法句经里面说,不与俗人混,不与僧相杂。出家无欲者,实为修行人。如果约发心来...

随时随地防护心念

怎么样防护呢?佛告诉我们防护的方法很多,就是在我们受三皈的时候,受五戒的时候,...

《一函遍复》白话译

(印光大师著 圆涛法师白话译) 净土法门,对上、中、下三种根机,不管是利根、钝...

如何与佛愿相应

佛,梵语具云佛陀,译为觉者。觉悟了人生宇宙真理实相、具有大智慧的人,不是神仙。...

修行人不要有诤讼胜负之心

有一天,目犍连的弟子和阿难的学僧在一起谈话,二人相约同声赞颂经呗,看谁唱诵最好...

「十不求行」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宝王三昧论》的十不求行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修养身心。 第一、念身不求无病,身无...

如果没有福报,修行路上障碍就会很多

学佛应该从培养福报开始,如果没有福报,不仅智慧开发不了,更重要的是,障碍很多。...

修行是要分别,还是不分别

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要问一个问题:到底修行是要去分别,还是不分别,这是一个非常严...

行住坐卧二六时中,一切无心不被物转

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

找到一切痛苦的根源

这个地方为什么讲勤修加行呢?古德批注上说:一个菩萨深深地了解到一切业障海,皆由...

修行也有四件事先苦而后乐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清晨,波斯匿王率领四种兵队,乘坐宝羽装饰的马车...

修行很简单,大道至简

人修道,坏在一个要自己好上。什么都想要最好。比如问求子求婚姻,就问那里菩萨最灵...

如何快速对阿弥陀佛产生坚定不移的信心

问: 如何快速地对阿弥陀佛产生坚固的信心,内心深处潜意识对阿弥陀佛不再有一丝一毫的怀疑?在凡夫位,能够完全...

如何判断发心的真与伪

【有罪不忏,有过不除,内浊外清,始勤终怠。虽有好心,多为名利之所夹杂;虽有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