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佛教法师居士文章(第2页)

蚯蚓一个生命能变成两个生命,这是为什么

问: 这里提到这个蚯蚓被切割成两段,但是蚯蚓的两半均能存活,变成两条蚯蚓。请师...

般若波罗蜜能消除一切业障

问: 释迦牟尼佛曾示现(金枪)马麦之报,说明定业不可转,唯若所有的业都必须受报...

平常的时候,就要训练心不颠倒

问: 净土法门主张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最稳当可靠,但另有一派说法,说往生西方...

临命终为什么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

我们临命终为什么能够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呢? 第一个、至诚心 第一个我们要成就一...

我拜了三部楞严经,消了不少业

我以前在佛学院读书的时候,还没有遇到《弥陀要解》之前,我曾经发愿要礼拜《楞严经...

腊月三十日到来如何抵对

古代有大德把修行功夫能不能过硬,在关键时刻能否发挥作用,比喻是腊月三十日到来如...

妄想的种类及其对治方法

昨天讲到,做功夫时要掌握用心的要领,使功夫做得恰到好处。在这个过程中,心念的把...

怎么知道你今生有价值呢

这个人天乘,其实《阿含经》里面不是只有出世间的四谛十二因缘,也讲到人天乘。人天...

生死由妄想所变现,而妄本无因

妄本无因 阿难!不断三业,各各有私,因各各私,众私同分非无定处,自妄发生,生妄...

持名念佛的四大要领

一、极乐弥陀皆系的的实有 极乐世界,为依报国土之名,确有其地,决非寓言的乌托邦...

助念不是排山倒海念佛,而是让他内心接受这句佛号

(一)冲击式的念佛效果不好 念佛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临终人的情况,如果临终人还没有...

念经念佛与念咒,多少有些不同

南谟薄伽伐帝,鞞杀社窭噜,薜琉璃,钵喇婆,喝啰阇也,怛陀揭多耶,阿啰喝帝,三藐...

念佛人修行的三个次第

这个佛号的操作,是在一个什么情况之下操作呢?我们在两个情况之下念佛:一个是静中...

【推荐】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有这十种的功德

若人受持一佛名号者,现世当获十种功德利益: 我们以下引用永明延寿大师的《万善同...

凡是念佛的老和尚福报都特别大

阿弥陀佛这个名号,这个声音,它就是所有阿弥陀佛的化身,这就是阿弥陀佛,对我来说...

狐狸傲慢的启示

我今天我再讲一个故事听听。这个故事是这样,有一个书生,读书人,他不是在学校里读...

五百世做狗这么久,只有两次吃饱饭

佛灭度后了,有一位大阿罗汉叫祇夜多阿罗汉,他是在北印度。这个南印度有三个比丘,...

寿命第一的薄拘罗尊者

薄拘罗尊者是长相很庄严,寿命第一,他活了一百六十岁。他为什么寿命第一呢?他就是...

遥闻诸声音,而不坏耳根

虚云老和尚在他的传记里面讲一件事,我们可以知道他的修行是怎么样。他有一天在禅堂...

一切满众生愿的都可以称之为药

佛教里边有一部经典叫《药师经》,讲到药和病的关系。具体来讲,就是四大不调,色身...

在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电光火石措手不及

在命浊中决定为无常所吞,电光火石,措手不及。这还用说吗?现在大家看看,这个生命...

弥陀名号是实相身

第三个偈颂,是法藏菩萨讲:我到了成就佛道、佛果的时候,我要使我的名声就是我名号...

怎么知道生死业力重不重

一个人怎么知道你生死业力重?你看我们同样念佛,有些人临命终的时候,他很容易就能...

先破妄显真,再提起佛号

其实这个一佛乘,最妙的地方在哪里,诸位知道吗?在临终的正念操作!临终的正念有两...

七次往返诸天,最后一生觉悟成辟支佛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很有名的护法,叫作须达长者,他是佛教里面的大护法。他生前就...

六识其实是一念心性当下具足的

我们看第七科,明藏性即识大性。这个藏性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性。这个识,是眼识、耳...

【推荐】临终前还的东西越多,走的时候就越轻松

切莫把十界的依他作本然。我们不要把十法界的因缘果报当作本来面目来主宰,这不能主...

没有听到佛法,人生就不能解脱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修行人都要牢牢的记住,你步入修行的第一天开始,就必须用理性来...

十方国土中进食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可思议

本品中舍利弗又打了一个妄想饭点到了,大家的午餐怎么解决?维摩大士马上观到了他的...

不正当的钱财是守不住的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跟偷盗有关系的,大家体会一下。古时候在扬州有一个富贵人家,这...

往生有没有征兆

前几个月,在莲因学院斋戒会上这个课的时候,有一个老菩萨问我一个问题,说这个往生...

世间人很喜欢看热闹,最爱看你生气

你要记住师父这句话:整天想要报复别人,你就先倒了,你的心已经感染毒素了,人家还...

一口十方饭,七世宰相福,一点都不吹牛

我给大家读一段,虚云长老说的话,跟大家共勉。说今生能做和尚,皆是过去培的善根,...

不是它障碍你,是你自己障碍自己

们知道一个人生的真理,就是生命当中但除迷情,不除其法。就是说,你不要去改变外境...

净土行人晚年要做三件事

又见菩萨 离诸戏笑 及痴眷属 亲近智者 一心除乱 摄念山林 亿千万岁 以求佛道...

菩萨的四错谬与四正道

复次,迦叶!菩萨有四错谬。何谓为四?不可信人与之同意,是菩萨谬。非器众生说甚深...

专修、圆修、杂修、正行、助行

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不同。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

【推荐】临终助念念佛时需注意的几个重要事项

用心照顾,徐徐念佛,切勿狂喊乱叫 如果这个人已经昏沉了,可以叩击引磬,但是要适...

恶梦换好梦;最后让你醒梦

我过去在佛学院带学生的时候,发觉越是新生修行越有特色。你看我们同学有些人,他读...

瑞相为何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

念佛现生定得往生

当时别时意的观点就出于这样的一个状态,别时意是在《摄大乘论》,它有一个观点,就...

看看一天当中的念头,就知道将往哪里去了

我们要永远知道,我们的生命是由我们的思想变现出来的!前生变现今生,是这个道理;...

忍辱要从这两个重点入手

又见佛子 住忍辱力 增上慢人 恶骂捶打 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 前面的忍辱偏重在个...

整个菩萨道的修学,最后得到三种智慧

或有菩萨 说寂灭法 种种教诏 无数众生 或见菩萨 观诸法性 无有二相 犹如虚空...

聪明人为何反被聪明误

我们人在世间基本上都是追求说这个人很聪明,往往还会把他形容成很有智慧,可是世间...

临终助念的几个重要观念

(一)临终关怀的实质 临终关怀,要解决三个层面的问题,才算是一种全面的关怀。 ...

从临终关怀助念当中找出不足

从临终关怀助念当中找出不足,什么不足啊? 第一、我们对佛的信心足不足,不是找临...

五逆罪都能往生,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恶女人、动物、五逆十恶的人都能往生,为什么我们不能往生呢?阿弥陀佛的大愿是平等...

在众生浊中不能洞觉

我们讲到在众生浊中,我们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于劣弱而不能奋飞。什么意思?...

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

《华严经》里面讲到说,善男子,汝应于自己作病人想,这是我们听法的一个发心。你应...

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

你听闻《法华经》,产生开示悟入佛陀知见,不管你过去是人天种性、是二乘种性、乃至...

临终正念需要有引导力

引导力。就是忆念净土,欣求极乐。 从小乘的角度,他只要安住空性,调伏爱取就够了...

临终正念需要有调伏力

有些人说我们念佛,念佛干嘛要调伏呢?问题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个很强大的生死业力...

印光大师开示念佛法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在六道中,无业不造。若无心修行,反不觉得有此种希奇古怪之恶...

阿弥陀佛知不知道我在念他呢

这句话我们听了,修净土的应该起大欢喜。因为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应化身要临命...

俱生我执及其伏断方法

分别我执是由现生的串习而来的,这个俱生就是,不是现生熏习的。是怎么有的?虚妄熏...

临终的正念需要有安住力

净土宗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三种的力量出现,且缺一不可。这三种力量都跟智慧有...

玄奘法师取经成功的两件法宝

玄奘法师在去印度求法的路途中,在一座庙子里碰到一个印度僧人,那个僧人生了病,身...

别跟情绪互动,否则人生没完没了

我们遇到事情的刺激,第一念一定有情绪。我告诉你,处理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处...

病者应以「无所得」来调伏其心

俗话说吃五谷生百病,生、老、病、死是分段八苦的内容。在佛教中通常认为病有身病、...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

我们讲到生死疲劳,从贪欲起,那么少欲无为才能身心自在。什么叫少欲无为?就是知足...

不要去破坏人家的名利,不要去算计人家的财产

我们讲到说,不要去坏人家的名利,为什么呀?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

何为三禅?它有哪五种功德?

阿难!此三胜流,具大随顺,身心安隐,得无量乐,虽非正得真三摩地,安隐心中,欢喜...

念佛最能敌恶业

【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疏赞曰:第四众生往生,不颠...

留学的僧人回来后,不信大乘佛教了

你比如说现在,不少出家人兴起留学热,到斯里兰卡去留学。但是斯里兰卡没有大乘佛教...

三际穷之,了不可得

以下把修空观的相貌再别释: 行者于初坐禅时,随心所念一切诸法,念念不住。虽用如...

为什么打妄想的就是真如

倓虚老和尚讲过一个偈颂,值得大家深思。倓虚老和尚有一次在山中打坐,打完坐出来,...

【佛学漫画】明心见性为什么还要精进念佛

迈春法师的往生故事...

你要做三件事情: 内观真如、离相清净、借相修心

当然,从佛法的角度,完全赞叹、完全诃责,都不中道。佛法的意思,应该这两个法门都...

为何修慧比修福更重要

我们常常说要福慧双修,修福也要修慧、修慧也要修福。结果是怎么样?结果是修福的多...

真正障碍往生是带有执着的妄想

唯识学在整个大乘佛法当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课程,唯识学主要是针对我们凡夫的内心的...

菩萨应云何慰喻有病的菩萨

壬三、文殊问疾相(三番问答)(分三科)癸一、问疾体相 文殊师利言:居士所疾为何...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成佛的资粮

蕅益大师讲到,我们修学大乘佛法,有一句话是很重要的。他说:未开圆解,不应辄论修...

同时因果、现生因果与隔世因果

世界上有些人持有错误的观点,不了解因果报应的真相,有三种因果:同时发生的因果、...

手持锡杖时的发心

《华严经 净行品》第四十七首偈颂,文殊菩萨云:手执锡杖,当愿众生,设大施会,示...

别把佛留在佛堂

念佛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安住在佛。其实忆佛和念佛意思差不多,不过念佛比较有特定的...

怎么样来判断善知识

我们要怎么样来判断一位善知识,在经里说: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

以一句佛号念诵听与本愿相应

印光大师根据《楞严经》以及〈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方法,提到二个念佛的原则:...

离尘无体,你的心跟谁借来的

在楞严经中,提到离尘无体的概念。佛陀对阿难说:若以分别我说法音,为汝心者,此心...

痛中念佛时,此心常念「痛」多于念「佛」

念佛人体验佛力,就如游泳者体验水的浮力一样。末学承受大众深思,实在没有什么可以...

临终病苦最易受用的法门

有一次,我到一间道场,那间道场一向是打禅七的。咦!竟然有念佛的声音!我就问:我...

烦恼如沙石,弥陀是巨航

你既然相信佛的光明,就应当依照佛的教导去做,才会有实际的益处。否则,虽然有信心...

这辈子要修一次忏法

我们看智者大师。天台宗要修止观之前,一定有一个道前基础,除了修皈依以外,一定要...

佛弟子应如何对待锡箔纸钱等

原文: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

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示无朽曰:尺璧岂宝,寸阴当惜。正念弥陀,信光赫奕。莫贪旧游,前途永失。 这是开...

莲池大师自行化他之妙德

明蕅益大师亦曾偈赞莲祖:世竞贵奇特,师专守平常。人尽尚高峻,师独存谦光。旋万法...

念佛行人,须敦伦尽分

念佛之人,必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又须父慈、子孝、兄友、弟...

不管信不信佛,善恶业力都是有报的

问: 六道受报轮回就是给人们受用的,不拜佛的人吃了鸡、鹅、鸭、猪等,应是没罪吧...

人生无所求时,心性就要报答你

一个人要内观,一定要先把向外攀缘的心切断,莫向外求。所以佛陀说,我们的心已经活...

行菩萨道的条件

行无隐慈,直心清净故; 无隐慈,隐是隐伏,隐藏在里边,没有显现出来,那叫做隐。...

印光大师归心净土的因缘

身为苦本 印光大师在出生六个月的时候,就有眼睛的毛病,乃至于几乎是丧明,几乎完...

受了菩萨戒,为何一定要学大乘经论呢

为什么受了菩萨戒,一定要学大乘经论呢? 第一个理由,因为菩萨的戒法是分散在各种...

哪一件事情因为发脾气而变得更好

我过去在佛学院做执事,带了一批新生,这当中有一个居士来佛学院读书。当然一个居士...

【推荐】佛号就是四十八愿的浓缩版

因为四十八愿,太广大了。我们没办法,去缘四十八愿。所以善导大师说︰佛号,就是四...

一个初学者,避凶很重要

我们修行人要做两件事:第一个趋吉,第二个避凶。我认为趋吉这件事情不是很急迫,当...

福报越大越危险,还是要欣求极乐

没福报容易个性偏激 布施是一个福报,跟佛道其实没有直接关系。是的,福报跟智慧、...

不要羡慕神通和发财的事情

又问:欲度众生,当何所除? 答曰:欲度众生,除其烦恼。 文殊菩萨又问:说是度化...

如何修自性空观

问: 请问如何修自性空观? 妙境长老答: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自性空、什么是自性有...

人间也有强过诸天的地方

声闻法和辟支佛这两种佛法都是有出离心,对于世间生死的流转的苦恼有很深刻的厌离心...

欲除烦恼,当行正念

又问:欲除烦恼,当何所行? 说我也是愿意灭除烦恼,怎么样才能灭除烦恼呢? 答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