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库 > 阿弥陀佛文章(第19页)
问: 法师,既然一句阿弥陀佛能往生成佛,世尊为何讲法四十九年? 宏海法师答: ...
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佛陀又向舍利弗尊者说道,在极乐世...
佛源老和尚,湖南桃江人,18岁时从益阳会龙山栖霞寺智晖上人出家,次年就读于南岳...
天乐迎空 在宋代有一位唐世良居士,他以诵《阿弥陀经》为主课,非常有信心,而且坚...
一声大磬响,妄想顿时亡,思惟真心与妄想,又是怎么样。 昨天上课我们了解了,《观...
念佛就是请佛住世,此引慈舟老法师开示:佛本无生灭,随众生心生而生,随众生心灭而...
问: 师父慈悲!刚刚提到念佛机的问题,就是《地藏经》也讲人临命终时,如果有人为...
念佛度冤,选自《纪文达公笔记摘要》...
在佛教史上,有一位号称菩萨皇帝的这么一位君主,就是梁武帝。梁武帝曾经除了跟达摩...
一句弥陀,真心顶戴,人命无常,光阴不再。 来念佛的人,根据《阿弥陀经》里面所说...
一句弥陀,生大信心,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曾经有人问我:我每天忙着修行,国内国...
蕅益大师他在念佛的时候讲三资粮信、愿、行。 他说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真实的信心,大...
每个众生都有他不同内涵的恐惧的理解与表达。对于一个乞丐来说,他可能有吃了上顿没...
苦以折伏,乐以摄受。折则激其顽迷,而令起厌离。摄则扬其懈怠,而俾生欣乐。然后久...
一、父梦憨山,友成儿郎 截流大师(公元16261680年),讳行策,俗姓蒋,清...
问: 《无量寿经》最后有说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数,请问这些人数是当时已往生的人...
原文: 从此随分随力,至心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无论语默动静,行住坐卧,迎宾待客,...
晋初祖庐山东林慧远大师赞颂 以特别法,永为世范。意旨暗合于行愿,中外流通遍。普...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啊!而且不是修一般的止观,是修大乘摩诃衍的止观啊!一般我们从当...
往生咒全名《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一般我们念完阿弥陀经都会念三遍往生...
原文: 卧室若不洁,可将佛像供于净室,日请来熟视一二次,则心中便可作忆念矣。念...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要介绍给大家的是,净土宗的第十二代祖师彻悟禅师。彻...
知归子问曰:世事之大,莫越生死。一息不来,便属后世。一念差错,便堕轮回。小子累...
诸位想想看,你为什么到净土去,不是去享受快乐的。你看《阿弥陀经》前半段,用快乐...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我们来看信...
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土。对这个净土的类别的这种判别呀,也是自古以来净土理论家所讨...
在我们这个世间,有很多比丘往生者是属于中品往生的,我们来举一个,宋代有位比丘叫...
问: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圣严法师答: 一心不乱这句话,出于《阿弥陀经》,在...
厕室铭:大小便时,毋忘正念。九孔常流,此身可厌。何当弃舍?莲胎转变。念念弥陀,...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到第十一代叫省庵大师。在佛门...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极为殊胜...
宋朝时,有一位姓黄的铁匠,大家都叫他黄打铁。他通过打铁感觉到人生很苦,一天不打...
示法源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第一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
【原文】 一人问:释迦如来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变此娑...
问: 拜佛的时候,除了听自己念佛的的声音之外,可不可以观想阿弥陀佛的光明在摄受...
一念相应一念佛,体现了净土法门的一个本质特点:以佛的果地觉作凡夫修行的因地心,...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无常。(出息...
现在的人好高骛远,有点小聪明,就忙着参禅、学相宗、修密宗,总把念佛看得没用。 ...
念佛不可思议的功德之利前面已经介绍了很多,比如横超三界,不需要断烦恼就能去,再...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我们先讲一点玄妙的,难以置信的。 在康熙年间有一个叫孙...
多少人自以为是,说心净则国土净,当下就是净土啊,何必去十万亿之遥的另外一个净土...
在大乘佛法的内涵当中,讲到宇宙间有两种力量是特别的殊胜广大:一个是我们内在心灵...
【原文】 僧有募化施主黄豆,每念佛一声,过豆一粒,一人作之,余人效之,号为豆儿...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在讲净土宗的祖师简介,其实我要告诉大家,高僧呀,为...
《净土十要》里面登了一个这样的例子,禅宗在江西一带自古以来是非常兴旺发达的,很...
有世智辩聪,心意识很发达,逻辑思维是很发达,包括通宗通教的,对儒家学说很懂的,...
若据平等法门,非垢非净,则欣厌无地,折摄何施。但今生死凡夫,迷心逐境,备历轮回...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宋代而后,迄于清初,禅宗最盛...
蕅益大师对信心的诠释用了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这种解释非常...
第十 不起贪计身见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
第九 皆得神足飞行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顷,下至不能超过百...
诸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呢想给大家说说众所周知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代祖师。...
问: 助念对于往生西方到底起什么作用? 本源法师答: 助念顾名思义即帮助临终者...
我们修行要了生死、成佛道。首先我们要发长远心、精进心,要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人...
相信了阿弥陀佛的名号的功德,他才会去执持啊!执就是执受;持就是不让它失去,就是...
母亲俗名李香云,法名胜修,生于一九二七年农历九月初三,四川省仁寿县农旺镇黄坳村...
有人问我,佛来佛斩是初学者,还是有禅修经验的人才能去做去修的?佛来佛斩、魔来魔...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念佛的人有一个期许,就是将来在极乐世界,莲花化生。所以极乐...
问: 请法师慈悲为弟子们诠释带业往生的义理,是否应该说伏业往生? 净界法师答:...
上品上生者: 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发三种心,即便往生。何等为三?一者至诚心,...
念佛,三岁孩童也能也会;若论究竟有没有功夫,就大有问题了。 若照顾不到法身,自...
悟开法师宿世善根深厚,然而好胜心切,志在参禅,藐视净土。后来参加念佛法会,对净...
此路很直,只要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拿出信心、愿心、行心,这就够了。所以信、愿、...
蕅益大师的时代是在明末清初,他是我们莲宗的九祖,也是整个中国佛教史上非常杰出的...
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者,以诸众生沉迷自性,甘受轮回。旷劫至今,曾无省励。故示...
原文: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犹如大海,尽世间所有江河溪涧之水,莫不趣入其中...
在唐朝的时候,有一位永明延寿禅师,大师在《万善同归集》里面总结了念佛的十种功德...
问: 密宗与净土都是从净门入,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是不是密宗有次第,一步一步,而...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今天讲的这位大德,想必诸位都过过他的生日,就是阿弥陀佛的圣...
兹据净土三经及祖师之释,略明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一、住立空中的佛。《观经》...
我觉得,一个人到了五十五岁,你日常生活就是一个战场,知道吧?最晚到六十岁。你每...
问: 我学佛有多少年,修净土法门念佛,但是我很奇怪,时常梦见去一个陌生的山谷,...
因地的佛与佛之间,因地愿力不同所表现的有的光能够照一由旬、两由旬、或是百千万亿...
一、持咒祈子,大士授生 蕅益大师,名智旭,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
末学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生于河南的一个小乡村,二〇一三年工科博士毕业。现与读者分...
诸位!正常人只有念佛是不会往生的。你说,欸,我虽然没有了解这个经典,但是我人生...
问: 一心三观和净土宗的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净界法师答: 这个临终的正念,临命...
处士逃名远市阛,此身清隐翠微间。 平分岭上半边月,高枕床头一片山。 白屋安贫终...
那么,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又有什么样的依据呢?他能得到什么利益呢?这里又进一步的说...
问: 请教老和尚一个修行上的问题,遇到了境界。如果有一天我看到九朵莲华跟阿弥陀...
1082年2月15日晨,50岁的永观法师在佛堂经行念佛,忽见阿弥陀佛从法座上下...
问: 《无量寿经》里说,正心正意,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难道...
我们这个世间会感觉到坏苦,就是你在快乐的时候它也是要变化的,它不能长久的,它会...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笼月; 妄想随时出生,贪心...
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与陈锡周居士书) 若参而不得,...
念佛回向,不可偏废,回向即信愿之发于口者。然回向祗宜于夜课毕,及日中念佛诵经毕...
念阿弥陀佛,你必须得定量定时。如果你不定量不定时,你自己进取心渐渐就没有。好比...
(转自腾讯佛学) 南无阿弥陀佛! 各位腾讯的网友们,大家吉祥!今天是冬月的十七...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来朝拜普陀山呢,有一个地方是必到之处,就是慧济寺。慧...
原文 昨接守良书,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实发,病中且勿提及,但劝至心念佛,即得蒙...
得波罗蜜者,诸菩萨众,有恒沙劫中,修六度万行,未能满足。而今一心念佛,万缘自舍...
少年顷刻老还衰,须信无常日夜催。 九十六家邪智慧,百千万劫受轮回, 不存宝界华...
各位,大家吉祥。常说,天下名山僧占多,但是我其实想说的是,天下名山之所以僧占多...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为现在椿萱求福寿,为过去祖祢求超升,均无不可。 然...
问: 师父!亲人平时也念佛,但临终时由于病痛完全不愿念佛求往生,该怎么办呢? ...
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初八、十四、十五、廿三、廿九、...
诸位,大家吉祥。我们都听过佛门有一句话,叫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说的是在隋唐时...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蚁子就是蚂蚁。这是一个典故,在建祇桓精舍时,众人正在挖墙角...
民国十二年阴历五月廿八日,大师收到会稽道尹黄涵之居士来信,知其夫人病重。大师回...

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念佛的人真能够念到一心不乱,这个人...

一句弥陀就能成佛,为何还要讲法四十九年

到极乐世界能得寿命无量,修行永不退转

「真铁汉」佛源老和尚的禅门棒喝

古大德持诵《阿弥陀经》的感应

转凡成圣并不遥远,只在一念之间

念一遍佛,西方极乐就在心上过一遍

念佛机能够为亡者念佛吗

【东林原创漫画】念佛度冤

北魏高僧昙鸾大师

一句弥陀,真心顶戴

一句弥陀,愿行相资,能得大用

你对阿弥陀佛的信心是「借」来的吗

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为什么净土法门要不断地讲世间的苦

莲宗十祖截流大师画传

在家居士定课,单一点为好

随分随力,至心持念弥陀圣号

慧远大师定中三次见佛,归命安养

念佛就是在修止观

往生咒的来历与功德利益

卧床默念佛号会有罪过吗

清代高僧彻悟大师

善导大师:临终往生正念文

为什么到净土,不是去享受快乐的

我们不仅是极乐的享用者,而且是所有者

极乐世界是报土还是化土

中品往生的法持比丘

何谓念佛至一心不乱

大小便时应观想身体毫无可恋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

极乐的五尘境界,都由弥陀愿心所现

百炼成钢我往西方

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

真心求净土者,勿忧临终之退悔也

拜佛时除了念佛外,可以观想阿弥陀佛光明吗

念佛相应的秘诀

修净业者应当具有这十种信心

念佛需恭行,切忌好高骛远

念阿弥陀佛能得到十方诸佛护念加持

清初高僧截流大师

心净则国土净,为何还要跑到极乐世界

感应道交的先决条件

黄豆替佛珠,念佛供养两不误

明末高僧蕅益大师

靠这个来了生脱死太难太难

净土法门唯上智与下愚不疑

对业力生死凡夫,不能谈玄说妙

弘一大师:净宗问辨

念佛法门要知他力即自力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不起贪计身见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皆得神足飞行愿

明末高僧莲池大师

助念对往生西方起什么作用

从心底至诚恳切念佛,才能感佛相应

相信了弥陀的功德,才能把名号执持住

慈母八旬始念佛,十年功成生净土

落空还不如先执着有

北宋高僧省常大师

「带业往生」是否应该说为「伏业往生」

具此三心者,必生彼国

不知念佛真意思,念到弥勒下生也不中用

错失西方的「高僧」

往西方极乐世界的路费

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

为何你要甘受轮回

净土法门为诸法之归宿

念佛的十大功德利益

净业行人要有觉知,要在今世了脱

净宗祖师--永明延寿大师

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日常所有的障碍,都当做临终模拟考

常常做同样的梦,是怎么回事

穿透力极强的光明悲愿

莲宗九祖蕅益大师画传

我为什么选择念佛法门

人生经验的痛苦能否激发往生力量

一心三观和临终正念有何关联

隐士须归极乐国

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看到莲华跟佛出现在空中,该怎么办

回头阿弥陀佛像的故事

受一次八关斋戒,就超过极乐世界修一百年吗

西方极乐世界超越了坏苦

善导大师念佛偈

不能往生的错误方式,一定要注意

念佛后该如何回向

念佛必须得定量定时

阿弥陀佛是谁?为何有这么大的影响力

普陀山慧济寺的「佛顶顶佛」具有哪些涵义

一心念佛,是为自己要事

一心念佛就能具足六度全体功德

休念功名唯念佛,但忧道业勿忧贫

唐代高僧承远大师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临终由于病痛不愿念佛求往生,该怎么办呢

印祖告诉我们家里怎么恒吉祥

隋唐高僧善导大师

七佛以来,犹为蚁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