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 全部文章(第75页)

无益于世,此不名为勤劳

语云一勤天下无难事,又说勤有功,戏无益;西谚也谓黄金随潮水而来,也要早起去捞它...

生死的大病一定要医

良医之门病者多。世间人有了病,都要到医生那里去,你患什么病,医生就给你什么药;...

但行善事,莫问前程

《涅槃经》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因果,因就是原因,果就...

东林佛号的意义

东林佛号要唱得深沉缓慢,它是可以对治这个时代的浮躁的。我们这个时代太快了,快节...

古人的仁慈之心

这是《阅微草堂笔记》里的公案。一个乡村有一位长者,家里比较富有,为人也很仁厚。...

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

在禅修当中,每天要注意的一件事就是怎样使自己的气息调柔。气息调柔是用功入门的关...

把精进努力放在正确的地方

祖师们在《禅关警策》里面记载了很多他们用功的情景。佛陀也在各种经典里面一再强调...

学佛要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

佛经上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就是说,修行的人、学佛的人...

怎样从源头根除烦恼

如何才能解脱?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现代人最大的问题就是心态不好,时时纠缠于烦...

要想解脱一定要看破财色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

《杂宝藏经》白话

杂宝藏经 卷第一 十奢王缘 第一 往昔人的寿命在一万岁的时候,有一个国王别号叫...

念佛法门只是老太婆修的吗

学佛的第一步就是要解决人生问题,了生死。了生死的法门很多,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

最美的服装与最好的化妆品

世界上最名贵的衣服,不是珍珠衫,也不是羽衣裳;更不是绫罗绸缎、貂皮大衣,而是惭...

如何面对当前纠结的婚外恋

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士神色黯然地询问,如何面对当前纠结的婚外恋。他告诉我他的家庭生...

凡事都需要有一个限度

日常生活中,凡事都需要有一个限度,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要是过了,势必过犹不及。...

度过人生种种难关,要做到这四点

在寺院日常接待事务中,应酬最多的恐怕就是世人的种种烦恼、痛苦与障碍,有来自生活...

《寿康宝鉴》白话

(三宝弟子 翻印 印光大师 编订) 古时贤者编了《不可录》一书,记载了淫欲之害...

《佛说阿弥陀经》白话译

序 分 这一部经,是我从佛那里亲自听到的。当时,释迦牟尼佛正在舍卫国中的祇树给...

家人不信佛,可以以他们的名义做功德回向吗

问: 家里人不信佛,也不学修,弟子经常以他们的名义做功德,并替他们做回向(他们不知道)这样可以吗? ...

对于初学佛者,应该怎么安排较好

问: 请法师开示:对于初学佛者,应该怎么安排较好?虽说念一佛名等于念千佛名,念一部经等于三藏十二部,...

念佛是念六字还是四字,怎样计数方便

问: 念佛是念六字佛号还是四字佛号,怎样计数方便?弟子以前从没有一天念过1万声佛号,有点担心自己念不...

破戒还可以忏悔,破了见很不容易挽回

现在大家发心修,修的方式、方法、依照什么样去修,形式不同,效果也就不同。用心很...

修了多劫的福报善根,才能得人身闻佛法

佛家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六道中,人的寿命不长,得人身...

佛与提婆达多过去的因缘

过去,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弘法时,身患风疾,医王祇域为佛开出以三十二种药物调合...

佛临涅槃 母子相见

摩耶经云:释迦牟尼佛般涅槃时,居于忉利天的摩耶夫人现出五种衰变之相:一者,头上...

再没有比这更简便易行的法门了

【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

轮回与转世

第一节 人死并非如灯灭 在大乘佛法的显宗教理中,是将整个生命与物质的存在分成胜...

佛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用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用得好的,哪有那么快?今天用不好,明天继续,明天用不好,后...

心中抓取的影像越多,临终越难离开

【修已于轮回盛事,不生剎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生出离心。】 我们无始...

此行能证得大福大慧优雅的容貌

佛法与外道不同的是佛法讲心。而外道大都以心外求法。因而佛法成为究竟法门。 一个...

念佛求生净土以报答四恩

若不念佛求生净土。虽发心广大。自救尚且不了。安能救度众生。 惟有念佛修行。专心...

以佛法来指导自己的身语意

要知道由闻思修修心的方法和次第,对此获得定解之后,不会认为闻思和实修没有关系。...

一代高僧梦参老和尚于五台山安详示寂

当代佛门耆宿梦参长老,于2017年11月27日下午16时30分在五台山真容寺安...

人生怎样活才有意义

如果你真有信仰的话,这句话你就会有答案。当你还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你信仰还...

不念佛的时候能否达到不起杂念

问: 我们念佛时没有杂念,不念时还有杂念。这是工夫不到家,那么继续念佛,能否达到不念时也不起杂念呢?...

怎样对治轻生的念头

问: 怎样对治轻生的念头? 大安法师答: 在学佛的过程当中,日常的生活学习当中,有杂念有烦恼是正常的...

优波笈多尊者度生的因缘

释迦牟尼佛在将要入涅槃时,化导并降伏了阿波罗啰龙王及瞿波啰旃陀利龙王。佛陀继续...

相信阿弥陀佛是唯一的救助力量

如果你在临命终时还会想家亲眷属,说明你这个厌离娑婆这个厌离就没有做到。你又怕阿...

平时念佛是否能库存起来到临终时用

问: 年寿高大的老年人念佛,身体也健康了,平时念佛是否能库存起来,临终时是否有能用? 大安法师答: ...

念佛人所谓的灾难是什么

问: 念佛人本应得菩萨护佑,为何有的念佛人却有灾难? 大安法师答: 首先我们要了解念佛人,他所谓的灾...

念佛为何要记数,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问: 既然都是念佛,何必要记数呢,记数不是分心了吗,请师父开示:念佛是记数好还是不记数好啊?印光大师...

念佛能得到命中没有的福报

现在年轻人面临着很多的诱惑,是很容易走向歧途的。生存的压力,各种攀比、各种来自...

阿弥陀佛能加持临终者不贪恋娑婆吗

问: 请问大安法师!如果心里还留恋世间的财产事业,妻子儿女,美食或他自己很贪爱的东西但同时也很想往生...

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问: 净土宗如何看待持戒? 大安法师答: 大家都知道净业三福,净业三福的第二福小乘的戒福,这个[受持...

极乐世界是物质世界还是心灵世界

可能我们学哲学,往往他就把它分成二分法,或者是唯物,或者是唯心。但实际上这个物...

如何看待某人是菩萨再来

问: 请问法师,接触佛法以来经常听到这个人是法身大士,那个人是菩萨再来,现在有这么多的佛菩萨在世间为...

净密双修这样是否如法

问: 末法时期净土法门是非常殊胜的法门,但有些居士改学密,开始持咒,说是净密双修,这样修行是否如法?...

可以打饿七来见佛吗

问: 佛法大意将某人绝食7天就见到阿弥陀佛,能否仿效? 大安法师答: 千万别去仿效。所谓的打饿七,是...

善人与善根人的区别

善人和善根人,什么叫善根人他曾经修过行,曾经见佛闻法持戒,这就是他的善根,他有...

佛教素食漫谈

随着因气候变迁而不断引发的生态危机的不断出现,当今人类对于自身的生存、社会的和...

我们为什么应该素食

我们为什么应该素食?我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比如尊重生命、保护动物、...

修行要养成有定课的习惯

我的希望是大家要逐渐养成有定课的习惯。但一开始也不要多,因为现在人的心普遍虎头...

《易经》智慧:人的命运,藏在这三个字里

时因时乘变,待时而飞 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被虾戏。人做事都需要掌握时势和时...

为人四要与行为四戒

《佛光菜根谭》说:戒是安乐的根本,无戒则纷乱必起。戒不是束缚,而是规则;戒不是...

从佛经中看前世记忆消失之谜

《佛说见正经》白话译文: 一天,佛和弟子们在罗阅只城外的一颗大树下休息,有一位...

净土信仰对晚年白居易的积极影响

白居易作为唐朝士大夫学佛的代表,他的佛学思想,尤其是禅宗的思想在学术界已经有着...

宏海法师:三皈五戒开示法会

那各位我们现在大家先定定心。今天因为有十几到二十位佛子来进行三皈和五戒的仪轨。...

对境炼心才是真修行

问: 弟子听过一个公案,有位修行人一直在山上闭关修行,自认为到了一定境界修行成就了,于是准备下山,下...

观死无常,勤念弥陀

学院在每年都会打四次佛七,当我们开始过得安逸、懈怠、散乱时,佛七的开始,提醒着...

每天念经拜佛为何还是烦恼

很多时候我们是把修行的 外相当成修行本身而不自知。先通过对佛法教理的闻思,改变错误的思想,断除烦恼产...

七事得梵天福报

培福、种福不仅是世俗人的希望,即使是修行人也必须时时修福,如果一个人不修福报,...

禅修可以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

当我们学习一样东西时,如果心力不能专一,注意力不能集中,则对所有的见闻觉知,都...

做义工的功德到底有多大

义工,是一种慈悲与利行的奉献,是一种爱心和时间的布施,所以义工都是知行合一的菩...

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

罗迪克是一个英国战俘,一次他不幸被俘。和许多战俘一样,他被押送到了一座德国集中...

跳脱爱欲轮回苦

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弘化之时,国内有一位名尸利踬的豪富贵族长者,家中七宝盈溢。...

成为内外都成熟之修行人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日,佛陀告诉比丘们:世间果实有四种类型,是哪四种...

修何善行能令众生欢喜供养衣服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世尊带着侍者阿难入城乞食。世尊身上所穿...

人生是苦,化苦为乐

初步接触佛法的人都知道这句话人生是苦,但通常人们对它的理解多半都是有偏差的。佛...

世间有五种不易

黄龙慧南禅师说世间有五种不易。一化者不易。二施者不易。三变生为熟者不易。四端坐...

自己要把握好自己的命运

当年,一男子落水,呼救,拿破仑闻声过去,见男子正在水中挣扎,但是,那河其实并不...

依于业力而活着

在世的时候,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中午,波斯匿王在睡觉的时候听见两个大臣在争执...

知恩感恩报恩的人生观

用心思惟──知恩感恩 佛法言: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就是要我们知恩、感恩、报...

憨山大师示参禅切要

禅宗一门,为传佛心印,本非细事。始自达磨西来,立单传之旨,以《楞伽》四卷印心。...

王阳明心学的四大智慧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创立了伟大的心学体系,是中国历史上位居第一阵列...

人是如何来投胎的

人做人的时候,是由第八识先来的。这个第八识,就是这个想,这个第八识是去后来先─...

真正会用钱也是个大学问

说到赚钱,谁不会赚钱?人人都想赚钱也会赚钱,但有几个人真正会用钱呢?这是个大学...

为何每天勤修却进步不大

对自己没有要求,或不希求未来的果德,只是完成眼前的任务而已。这种状况一方面源于...

印光大师论念佛人如何对待疾病

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同样会遇到生病的问题。下面学...

念观音圣号免命难

我们兴隆寺一个居士。他在黄河以北一个工地上,给人家看搅拌机。在工地上看机子,平...

德亮法师往生见闻录

时维丁酉(二〇一七)年七月十九日十七点二十分,德亮法师于庐山东林寺安详示寂。世...

改过获福感应二则

改悔孝亲晚年得子 在浙江的仁和,有一位秀才名区思治,四十岁时仍未有儿子。为了求...

人生无常,别等发达才来行善

有一位人称陈姨,看到别人学佛做好事,自己也想学学。一生积了不少钱,平时不肯施出...

一切善行之根本--精进波罗蜜

好逸恶劳或懈怠,可以说是人的通病。由于贪图安逸,往往导致心神散漫,做事就不容易...

爱欲于人犹如执炬,必有烧手之患

我们今天继续来讲四十二章经的第二十五章:欲火烧身,经里说了,佛言:爱欲于人,犹...

多疑心理产生的原因与对治

具有多疑心态的人往往带着固有的成见,通过想象把生活中发生的无关事件凑合在一起,...

【推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这个地方讲到多欲为苦,就是讲我们对欲望越执着,就会越痛苦。而且还有一点,就是当...

只念一句观音圣号,菩萨就可以感应到

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只要念一句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可以感应到,消除罪难,...

生重前行,死归净土

前面谈到的全是我们自身的事,你不要像看热闹一样,以为在说别人,其实就是讲每个人...

念佛的修法

念佛修法出自印光大师《复高邵麟书四》,是指至于念佛,心难归一,当摄心切念,自能...

信心就像如意宝稀有难得

谈这个信心的功能作用,我们也常常会引用《华严经?贤首品》那段偈颂,在偈中也确实...

正念让我们真正地活着

三十年前,我还是慈孝寺的沙弥,那时,洗碗可不是件惬意的工作。在结夏安居时,所有...

因果报应的三种形式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确性。但是现实之中,却有不少...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心静欲自消

四十二章经的三十一章,心寂欲除,这个心寂灭了,自然而然就除灭了。其实佛教说的是...

地藏如意宝,能满众生一切愿

在《地藏十轮经》中,说地藏王菩萨就是法界的如意宝、摩尼宝,向地藏王菩萨祈祷,虽...

净土法门的难信与仰信

净土法门就由于这样的至简至易、至顿至圆,又是从佛的果地上建立的,所以通体是大不...

净土法门的起信之障--认知

起信之障,我们先谈这是个难信法。佛在很多经典说,这是一个极难信之法。那极难信之...

极乐世界为何又称安乐国

安乐国是极乐世界的另一个称呼。极乐世界又被称作安乐、安养、清泰,这些都是极乐世...

走运与倒霉

走运与倒霉,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绝对对立的两个概念。世人无不想走运,而绝不想倒...

盘山宝积禅师的悟道因缘

幽州盘山宝积禅师是唐代高僧。与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缘不同 ,他悟道的因缘很奇特:一...

不管发生什么事,莫向外求

整个一心三观有三个重点:第一个,内观,就是安住清净心。从今天开始,不管发生什么...